500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柯基

当“黑天鹅”降临游戏行业,任天堂因突如其来的关税壁垒被迫在Switch 2的定价策略上如履薄冰时,市场原本预留出了一块巨大的蛋糕,等待索尼前来收割。

扩大PlayStation的市场份额,蚕食竞争对手的潜在用户,这是摆在索尼面前清晰可见的战略机遇。

然而,这家游戏业巨头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在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PlayStation Plus会员服务悄然涨价。

此外,索尼近日还宣布,提高PS5在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部分市场的建议零售价。PS5 Pro建议零售价将保持不变。更新后的价格将于4月14日起生效。索尼称,这是在高通胀和汇率波动等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下,作出上述决定。

友商遭遇外部冲击,自身却挥舞镰刀急于收割利润,索尼的这番操作,堪称教科书式的反向操作。

原本唾手可得的“泼天富贵”,就这样被索尼拱手让人。

01

“黑天鹅”下的定价困局

4月,游戏产业突遭变故,风云色变。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甫一上任便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宣布对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项关税政策的落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股市应声下跌,依赖全球供应链运转的游戏产业,更是首当其冲,感受到了凛冬将至的寒意。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本质是以邻为壑,最终将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大幅推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最终转嫁至消费者终端,损害消费者福祉。有媒体在相关报道中指出,关税壁垒将直接侵蚀游戏硬件厂商的利润空间,并迫使其重新评估全球市场定价策略。

4月初正式宣布上市任天堂Switch 2,便直接被卷入了这场关税风暴。

500

Switch 2的宣传图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日本,产品销往全球的国际化公司,任天堂无法回避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

根据行业分析机构预测,Switch 2的物料成本约为每台400美元。在最初的定价方案中,任天堂计划将Switch 2的零售价定在449美元,以维持其一贯的盈利水准。

而增加的关税,意味着每台Switch 2的进口成本将被直接拉升。这笔新增的成本,直接且粗暴地压缩了Switch 2的利润空间。

美东时间4月11日晚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于公布了一份豁免清单,智能手机、路由器以及部分电脑和笔记本等产品将不再被纳入此前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125%所谓“对等关税”范围内。

经源Sight查验,Switch、PS等家用游戏主机并不在名单之中。这样一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关税壁垒,任天堂的定价团队陷入两难。

倘若维持449美元的原定价,这意味着任天堂将不得不自行消化新增的关税成本,利润率将大幅缩水。

如果上调Switch 2的零售价格,这无疑将削弱Switch 2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透支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日本东洋证券的分析师Hideki Yasuda声称,根据材料清单的估算成本,任天堂可能在美国亏本销售Switch2,主要原因是美国最近实行的关税政策。

进退维谷之际,任天堂美国总裁道格-斯宾塞-鲍泽(Doug Spencer Bowser)公开承认,任天堂在Switch 2的定价策略上,的确存在误判。他表示,公司此前并未充分预估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导致Switch 2的定价策略未能充分纳入关税因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鲍泽坦言,“关税政策的出台,确实给Switch 2的定价带来了挑战。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评估关税对最终零售价格的影响,并审慎考虑调整定价方案。”

任天堂官方也发布声明称,将密切关注美国贸易政策的走向,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Switch 2的全球市场策略。

02

索尼的“收割”算盘

当任天堂被关税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之际,另一厢,索尼却嗅到了不一样的“商机”。

在此次宣布PS5涨价前,索尼还宣布将于4月16日起,上调PlayStation Plus在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价格。

500

由AI生成的PS5手柄概念图

根据公告,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的PlayStation Plus订阅服务将全面涨价。其中,基础档1个月方案涨价8港币至62港币(约合7.6元人民币),12个月方案涨幅达75港币至500港币(约合71.1元人民币)。升级档和高级档12个月方案分别上涨130港币和180港币,新价格分别为835港币(约合123元人民币)和1000港币(约合171元人民币)。

索尼PlayStation Plus的这一定价调整,立刻引爆了玩家群体。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玩家们的不满与质疑之声。

“任天堂那边因为关税涨价,情有可原。你索尼跟着凑什么热闹?落井下石吗?”一位PlayStation玩家在社交平台吐槽道。

“本来PSN会员到期了还想续费的,现在看来,或许可以考虑转投XGP了。”另一位玩家在游戏论坛上表示。

从商业逻辑上分析,索尼PlayStation Plus的涨价,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PlayStation Plus会员服务,是索尼PlayStation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玩家提供联机对战、每月会免游戏、独家折扣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近年来,游戏开发成本持续攀升,3A游戏大作的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与此同时,索尼也在不断加大对PlayStation Plus会员服务的投入,力求为玩家提供更高质量的游戏内容和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运营成本的增加,是索尼PlayStation Plus涨价的直接动因。有分析人士指出,索尼上调PlayStation Plus会员价格,旨在应对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并为未来的游戏内容投入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截至2024年12月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中,索尼在该季度的游戏软件销售额增长了7%,网络服务销售额增长了近30%。PS5的线上订阅用户数达到了1.29亿,创下了远高于任何一代索尼PlayStation游戏主机的记录。庞大的用户规模,为PlayStation Plus带来了可观的营收。

然而,会员服务带来的收入,似乎仍无法覆盖索尼在游戏内容、游戏开发以及服务器运维上的巨额投入。索尼所擅长的3A游戏,具有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诸多不确定性的特征。

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在会员服务费和硬件价格上做加法,似乎成为索尼降低经营风险,缓解盈利压力的直接手段。

03

战略误判与市场机遇

然而,站在更宏观的市场竞争层面审视,索尼PlayStation Plus的涨价举动,却显得耐人寻味。

在竞争对手遭遇外部冲击,定价策略捉襟见肘的微妙时刻,索尼非但没有选择稳固价格,吸纳潜在用户,反其道而行之,悍然涨价,这无异于将用户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市场研究机构Newzoo最新发布的《2025年PC与主机游戏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PC与主机游戏市场同比下滑2%,总收入降至802亿美元。

与此同时,价格敏感型用户是游戏市场的主流群体,在全球主机游戏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索尼选择此时涨价,极有可能导致用户流失。

用户流失的方向,不言而喻。

在主机游戏市场,“御三家”鼎足而立,任天堂、索尼、微软三家公司,构成了主机游戏市场的基本格局。三家厂商之间,既有直接竞争,又存在差异化竞争。

500

任天堂,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创新理念和老少皆宜的游戏内容,构筑了难以撼动的竞争壁垒。Switch系列主机,更是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成为游戏发展史上的绝对爆款。

Switch的成功并非偶然。任天堂精准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推出了一款兼顾掌机和家用机双重属性的游戏主机。它在硬件性能上或许不及PS5和Xbox Series X/S,但在游戏内容和玩法创新上却独树一帜。《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等现象级游戏的出现,更是将Switch推向了新的高度。

任天堂在其最新一期财报中披露,Switch系列产品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5086亿台,成为任天堂最为畅销的主机产品。此外,任天堂的软件销售同样表现强劲,多款第一方游戏的销量都超过了千万级别。IP授权收入也为任天堂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索尼PlayStation,则以高性能的硬件配置和高质量的独占游戏为核心竞争力,吸引了大量硬核玩家。PlayStation平台,也一直是3A游戏大作的首选阵地。

微软Xbox,近年来则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在游戏市场攻城略地。XGP服务,更是被视为游戏行业的“Netflix”,对传统游戏销售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冲击。

在“御三家”的竞争格局中,价格策略往往是影响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主机大战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价格策略。2006年,索尼PS3定价比Xbox 360高出100美元,结果让微软抢占了先机,若非三红等事件的影响,索尼很难在PS3时代抗住微软的进攻;2013年,PS4比Xbox One便宜100美元,帮助索尼重新夺回市场主导权。

当任天堂Switch 2因关税问题面临涨价压力时,索尼PlayStation本应迎来一次绝佳的市场机遇,以特朗普政府目前的种种措施来看,似乎并没有收手的态势,怕是要演变成为一次足以打破“御三家”平衡的市场变量。

如果索尼能够保持PlayStation 5的价格稳定,甚至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促销活动,将有望从任天堂手中争夺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扩大PlayStation的市场份额。

更进一步来看,如果索尼能够在此关键时期,针对PlayStation Plus会员服务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例如,限时折扣、买一年送一年、升级会员等级等,将能够有效提升PlayStation平台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新用户加入PlayStation生态。

此外,索尼还可以借此机会,加强与第三方游戏开发商的合作,推出更多PlayStation平台的独占游戏,进一步强化PlayStation的品牌吸引力。

然而,索尼最终却选择了涨价,似乎要将这波破天富贵拒之门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