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机和PC的核心架构已经高度趋同,性能差距之小,恐怕只有狗才能分辨出来。”

前几天,前索尼互动娱乐CEO肖恩·莱登(Shawn Layden)在参加播客Player Driven节目时,明确表达了对现有主机生态的质疑。他指出,所谓的“主机大战”早已结束,真正的赢家并不是哪一款主机,而是PC平台。

500

从左至右依次为肖恩·莱登、主持人 Greg Posner、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员Lewis Ward

在肖恩看来,无论是微软的Xbox Series X|S,还是索尼的PS5,在技术架构上都与PC日益相似;即使是一直走差异化路线的任天堂,新一代Switch也不过是一台“游戏更少的Steam Deck”。硬件之间的性能提升已变得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现在开发者们常说的‘增强了20%光线追踪’,只有狗能分辨出来。”

肖恩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今年年初,投资公司 Epyllion 发布的《2025年游戏行业现状》显示,自2021年以来,主机游戏的收入增长陷入停滞;截至2024年年底,PS5与Xbox Series系列的全球总销量相比上一代同期减少了近700万台。

与此同时,PC平台却呈现出逆势上涨趋势:自2021年起,PC游戏收入上涨了20%,整体反超主机平台。

500

基于当前的形势,肖恩在节目中提了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如果希望游戏主机像家用电视一样普及,仅靠索尼、微软、任天堂三家厂商是远远不够的。”他主张构建一种“通用游戏格式”类似于Blu-ray或CD,由玩家建立标准,厂商自由生产硬件和内容,让内容竞争取代平台壁垒。

在这种设想下,游戏不再绑定特定主机,用户也无需被迫在PS5、Xbox、Switch之间做出选择,只需一台支持通用格式的设备,即可畅玩所有游戏。

500

某种程度上,这不就是现在的PC平台吗?

当然,肖恩也承认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未来愿景”。但他想传达的核心很明确:“主机战争”已经不再是硬件性能的较量,而是生态系统和内容竞争的再洗牌。随着设备间性能差异日益缩小,真正决定玩家体验的,不是GPU规格或分辨率参数,而是平台生态的开放程度和其能承载的开发者创意的多寡——这显然也是主机游戏愈发式微的背景下,PC平台还能持续扩张的原因。

肖恩这番言论,很容易让人想到2015年《EVA》导演庵野秀明曾说的话:“日本动画界还有五年就会崩溃。”

当时日本动画界薪酬低下、工作强度极高,大量动画师离开动画行业。庵野秀在明目睹动画业界长期高强度、低回报的体制后,提出了知名的“业界药丸论”。

如今,肖恩目睹的是另一种结构性疲软:游戏内容同质化、硬件升级的边际效益递减,旧有模式正在走向尽头。

可喜的是,庵野的“药丸”预言并未成真。相反,近年来日本动画产业在压力中实现了重构与反弹,在全球流媒体平台的热度持续上升,根据日本动画协会《产业报告2024》,2023年产业总规模已突破3兆亿日元,人才待遇也在逐步改善,“药丸论”反而成了业界改革的催化剂。

500

同样,如今主机游戏行业也正面临着与日本动画行业类似的挑战:平台结构僵化、人才断层、内容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PC平台生态愈发开放,跨平台发行、云游戏、Windows掌机等新产品进一步动摇主机游戏的市场根基。

主机游戏能否像动画行业一样实现重构和反弹,我们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它已经无法再靠硬件迭代这条老路维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