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犬比肩牛犊子,大老爷们也怕怕!——厦门加强养犬管理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城市宠物数量的激增,犬只伤人事件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大型犬和烈性犬,因其强大的攻击力和潜在的威胁性,更是让不少市民谈犬色变。近日,厦门市民的朋友圈被一起大型犬伤人事件刷屏,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担忧。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厦门市养犬管理联席会议决定自即日起至12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违法养犬行为集中整治行动。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近期事件的回应,更是对市民安全的有力保障。

事件回顾:恶犬伤人,幼童无辜受重伤

10月16日早晨8时,四川崇州某小区发生了一起令人心悸的恶犬伤人事件。一只大型黑色犬只突然发狂,对一名幼童展开疯狂攻击,致其右肾破裂、腹腔积液、胸背部等多处皮肤裂伤。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成都崇州公安随后发布通报,确认涉事犬只为罗威纳犬,这种犬只因其迅猛的动作和强悍的气势,已被至少27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列入禁养名单。

厦门的情况:类似事件频发,市民安全感下降

厦门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宠物犬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2022年12月,家住海沧某小区的小王就曾遭遇惊魂一刻。当时,他正带着自家宠物狗散步,却在楼下偶遇了一只无人看管的宠物狗。两只狗迅速进入戒备状态,互相示威,险些发生冲突。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这一事件无疑给小王和其他市民敲响了警钟。

法律回应:最高法明确犬主全责,筑牢安全防线

针对犬只伤人事件的频发,最高人民法院于2024年2月6日发布了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典型案例,明确了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时,饲养人应承担全责。这一规定不仅是对犬只伤人事件的刚性司法回应,也为相似案例的判罚提供了法律准绳。

在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刘某某饲养的阿拉斯加犬在小区内抓伤了一名7岁男孩,法院最终判决刘某某全额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用。这一判决明确指出,无论受害人是否有过错,禁止饲养的大型犬伤人,犬主都应承担全部责任。

厦门行动: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市民安全

在最高法的法律指引下,厦门市迅速行动,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违法养犬行为集中整治行动。此次整治行动的重点包括:

  1. 严格查处无证养犬行为:确保每只犬只都有合法的身份证明,便于管理和追溯。
  2. 加强对大型犬和烈性犬的管理:禁止在市区内饲养禁养犬种,对违规饲养的犬只进行收缴和处理。
  3. 强化遛狗规范:要求犬主在遛狗时必须牵绳,大型犬和烈性犬还需佩戴嘴套,防止意外伤人。
  4. 开展文明养犬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市民普及养犬法律法规,提高犬主的责任意识。

市民反响:支持整治行动,呼吁文明养犬

厦门市此次整治行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支持和点赞。许多市民表示,加强养犬管理不仅是对个人安全的保障,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市民小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自己也养狗,但看到那些不牵绳的大型犬,心里真的很害怕。希望这次整治行动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文明养犬的重要性。”

专家建议:多方合力,共建和谐养犬环境

宠物行为专家张博士指出,要真正实现文明养犬,需要多方合力。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其次,社区和物业应加强对养犬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最后,犬主自身要提高责任意识,做到文明养犬、规范养犬。

张博士还建议,可以通过设立宠物训练课程、开展宠物行为讲座等方式,帮助犬主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宠物的行为,从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结语:让恶犬伤人的悲剧少一些,再少一些

犬只伤人事件不仅是对受害者身心的巨大伤害,更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严峻挑战。厦门市的整治行动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了政府对此类事件的零容忍态度。希望通过此次整治行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养犬意识,筑牢安全防线,让恶犬伤人的悲剧少一些,再少一些。

在这个以蔬菜为伴、以菜棚为家的厦门青年人火了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安全的渴望。只有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养犬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