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绿色转型新举措:智慧港口建设引领航运业未来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航运业的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厦门港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4年9月30日,福建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成功,标志着厦门港在推动航运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里程碑事件,并探讨厦门港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创新举措。

一、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绿色航运的新起点

1. 事件背景

2024年9月30日,厦门远海码头迎来了一项历史性时刻:长279.9米、最大吃水14米的新赤湾轮成功加注了800吨B24船用生物燃料油。这是福建省首次完成船用生物燃料油的加注作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2. 生物燃料油的环保优势

B24生物燃料油由24%的可持续生物柴油和76%的传统低硫燃料油调和而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减少约20%的碳排放。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广泛,包括植物油、动物油与甲醇或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更重要的是,这种燃料无需改造现有船舶主机即可直接加注使用,具有优良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3. 战略合作的意义

此次加注作业是厦门港口管理局与中远海运集团战略合作的一部分。今年5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在厦门的新能源船用燃料供应布局。新赤湾轮的成功加注,不仅是双方合作的成果,更是厦门港航运低碳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二、厦门港的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1. 智能化设备的引入

厦门港在智能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近期,一次性大批量新增的智能化设备运达厦门港,包括12台具备当前国内最先进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龙门吊。这些设备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还大幅提高了堆叠效率和精度。

2. 全智能化改造项目

2020年,厦门港以海润码头为试点,启动了国内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项目。除了对桥吊、龙门吊等设备进行全智能化改造,还自主研发了新一代智能码头操作系统,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等技术,构造了“超强大脑”,助力港口作业提质降本增效。

3. 绿色港口的多维度推进

厦门港不仅在硬件设备上升级,还在政策和管理层面积极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例如,“绿动厦门湾”联合倡议的发起,以及海事、港口、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共同签订的船舶污染防治战略合作协议,都是厦门港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创新举措。

三、厦门港的未来展望

1. 低碳转型的持续深化

随着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的成功,厦门港将继续深化低碳转型。未来,更多的船舶将使用生物燃料油,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推动航运业的绿色发展。

2. 智慧港口的全面升级

厦门港的智能化建设不会止步于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将被引入,进一步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多方合作的共赢局面

厦门港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港口提供借鉴。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多方合作,厦门港有望在绿色低碳转型和智慧港口建设方面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前列。

结语

厦门港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的成功,不仅是福建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业务的一次突破,更是厦门港在航运低碳转型和智慧港口建设方面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厦门港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推动绿色、智慧港口建设,为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厦门港在绿色转型和智慧港口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激发更多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期待厦门港在未来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