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2个报告比较火,第1个是Citi发布的报告——下调美国股票评级至中性,上调中国股市评级至超配。总结几个关键点:
1,美国例外主义暂歇。AI驱动的长期增长潜力仍在,但短期内(未来近几个月)要警惕经济数据的疲软带来的衰退风险;
2,当人工智能叙事再次主导时,美国股票的优异表现可能会回归,但在未来几个月,我们预计美国增长势头将低于世界其他地区;
3,上调中国股市评级至超配。鉴于中国科技处于西方技术前沿(甚至超越),以及领导层对于科技行业的支持,同时大幅低于其它市场科技的估值。
第2个是今天Semianalysis发了一篇机器人的檄文《America Is Missing The New Labor Economy – Robotics Part 1》…文中对技术的介绍并不多,更多是从中美国家战略对比、中美机器人产业链控制权之争以及意识形态角度做了宏观叙事。
全文的主题就是美国在Missing,中国在主导。具体的(1)强调美国因\"缺乏长期国家战略\"和\"过度依赖中国制造业\"已进入\"战略被动\"状态,标题中\"Missing\"和\"Positioned Backward And Covering Their Eyes\"的把渲染的是紧迫感,好像老美眼瞎、马上凉凉…
(2)把竞争敌对化。文章将中美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描述为经济主权的争夺,明确将中国塑造成\"威胁实体\",比如\"left at the mercy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powers(任由中国制造摆布)\",通过分析中国产业政策与规模化制造效率,暗示美国需采取对抗性策略夺回控制权。
(3)文末提出的\"Call For Action\",呼吁美国重构产业链、制定多年度国家计划,批评CHIPS法案进度不足。
这篇文章并没有在讨论机器人技术,也并没有聚焦于机器人的技术路径讨论,除了前面的几点,文章还通过对比欧盟工业4.0战略的滞后性(“took the EU nine years to realize”)和批评美国两党政策连续性断裂(如IRA法案被搁置争议),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整体上文章的内核是以技术经济分析为壳、通过产业主权危机叙事推动战略转向。
在具体的产业观点上,文章其实总结的非常好,中美在机器人领域竞争最关键的部分集中在通用目的机器人(General Purpose Robotics)技术的规模化制造能力与供应链控制上。
这也是我之前几篇机器人文章里提到的规模化制造与供应链成本优势。文章提到“相同性能的5kg负载机械臂在中国成本仅为美国的45%)”,规模经济使得中国能够持续压低部件价格(如伺服电机、结构件等),并通过快速迭代(如DJI的无人机案例)优化产品性能,形成正向循环的“生产飞轮”。
其次是技术本地化与控制权中国企业(如Unitree)已实现高端人形机器人的完全去美国化,且本土企业在中高端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0%提升至近50%。美国即使标榜“本土制造”,仍依赖中国供应链(如PCB、结构件等),并且缺乏替代方案。
最后强调通用机器人技术(Holy Grail)的先发优势。能适应多任务、多环境的通用机器人将颠覆传统制造业,成为新的“劳动力”。中国的规模化制造能力让机器人产业在硬件迭代(如传感器、驱动系统)和AI协同上占据先机,可能率先实现标准制定与生态系统垄断。
文章的结论是:中美竞争的核心在于谁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迭代速度实现通用机器人技术的规模化普及。中国依托成熟的制造业基础与供应链本地化,正形成难以追赶的“技术-成本-市场”闭环,而西方的碎片化产业链和过高制造成本使其在系统性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这两篇文章,其实背后透着一个共同的倾向:
特朗普一顿折腾搞乱了美国的经济预期,将经济和科技发展政治运动化已经造成了巨大的风险,美国需要让“叙事重回科技,并且和东大进行全面的对抗”。
经济预期糟糕,社会就会将目光转向政治和科技,这是正常现象。目前特朗普以及马斯克的一顿操作,无论目的和出发点如何,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亦或者美股连续大跌,势必让特朗普政府面临巨大的危机。
而特朗普为了竞选承诺以及基本盘的支持,现有的经济政策(比如关税)也不会轻易改变,那么可选项就只有2个:
1,重新重视并且强力支持AI、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产业,给予承诺和安抚,以及重要的人才政策支持,比如特朗普马上会见科技领袖、H1B签证政策的持续鼓励;
2,将矛盾转嫁到东方大国。
这里2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无论再怎么折腾,数百年的ZZ体制决定了面对疯癫的特朗普,美国国内乱套、人为的搞出经济衰退概率都很小。如果真的是因为特朗普导致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那么遏制特朗普+降息就是了。
不要说特朗普权力怎么滴,真的影响到共和党整体利益,该反对照样反对,特朗普也会自我约束,特朗普2.0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其实目前特朗普很像在借刚上台的3把火,搞大洗牌…但真正的挑战还在之后的经济增长以及AI技术革命上,他周围的 TechRight 科技右翼也会裹挟着他分清重点。
但当特朗普开始解决中美科技竞争的问题时,对我们的考验就要来了。一个是更加广泛和严厉的限制和制裁,另一个是针对具体产业的“政治交换”。前一个我们很熟悉了,现在国内科技产业的自主能力已经完全可以对抗美国的科技制C,美国现在想弄出伤敌1000的效果,自己恐怕得自损1500…
关键是第2个:涉及科技产业的ZZ交换。这里面会有很多坑,不仅仅是产业上,还有对我们社会和主流舆论的重大影响,因为特朗普的交换和决策非常的奇葩和出其不意。比如特斯拉FSD进入中国,我们能换来什么。又比如之后可能放松英伟达的卡进入国内(目前预期是加强限制),对届时的国内科技产业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我们是否需要交换、允诺什么,又或者老美为了英伟达能进中国愿意额外给我们什么好处…
这些看似现在不太可能的事儿,都会因为我们的科技力量的持续发展而变化。那么届时做各种交换,对我们国内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国内舆情、资本市场以及国际开放有什么好处和冲击都是全新的课题。
讲了这么多,聚焦在投资上就是1点:
聚焦核心战略产业的持续投资,AI和人形机器人已经被上升到了很高的战略地位上。
无论之后特朗普出什么招,正的反的、阳的阴的,只有持续坚持以坚决自主、坚决做大、坚决做强的方向,持续给予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未来才能在跟特朗普打交道的时候把他以及MAGA那帮货当成战术目标,而不是战略对手。
今天A股走出了小奇迹日,其实我们在星球内已经分析了,并不会很惊讶。而且下午和指数共振大反弹的,就是机器人板块。Citi和Semianalysis的叙事之下,聚焦的产业其实非常明显了。
在交易拥挤度和产业舆情上,机器人板块其实大概是算力、达链等产业板块的1/4~1/3,大量“价值”投资者对于机器人板块不屑一顾,觉得就是吹嘘的叙事,兑现不了业绩。具体观点上,无非就是觉得“技术不行”、“量产遥远”、“业绩、估值不匹配”、“人形就是噱头”…
这里不去辩论什么,这仅仅说明一个问题:这个超级产业的交易并不拥挤,具有很大的预期差,依然大有可为。
(全文完)
橙子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