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盼:为什么市民热线让基层陷入了治理困境?
这个问题你从“基层VS不基层”的维度进行分类讨论是会越走越歪的。
真正正确的角度是“城市化深度”——我扫描了一下评论区,完全没有提到“12345”这种综合服务热线源流的回答。
12345热线是一种发源于上海的政务体制创新,因为卓有成效而被推广向全国。
所有诞生于上海的政策,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基于“深度城市化”的假设。
打个比喻,如果说自然形成的村镇复合体类似一个不能完全设计、制造、理解的生态系统的话;
超一线发达城市的逻辑则更类似机器或工厂——可以设计、可以制造、可以理解并监测运行状况。
机器的运作没有任何主观性、随意性,所有的情况、应对、评估、反馈都早已标准化流程化了。
更重要的是系统中被管理者的心态问题,继续打不恰当比方。
小地方(小城市、县城、农村)的人对于政府管理的心态,类似养殖场里的动物——大局服从,细节随机,养殖场里时刻发生给牲口挪个地方搞得鸡飞狗跳的事情。
超一线城市的人对于政府管理类似机器里的零件——绝对服从,及时报错,等待排除故障,继续运行。
看出区别了么?12345市民热线,本质上就是一台机器的自检与故障代码报告机制啊。
但这种理念你无法应用到养殖场,因为局部视角下的动物是默认不服管的。
还有一个关键的是:超大城市虽然能维持更大的人口更大的生产力,但维持成本也是明显更高的。
如果没有对应的需求匹配,强行将小地方的运转逻辑升级为大城市,会同时遭遇财务破产与水土不服。
政务手段类似一个城市的“操作系统”,只有你的硬件资源足够好,才能追求通过升级操作系统提供更好性能。
老旧电脑就应该停留在XP,只要它能应付眼下的需求就可以了;无缘无故升级到最新的WIN11,只会让机器瘫痪。如果你真的要升级操作系统,你必须先升级硬件——而更多时候不如彻底换新机器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