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朋友问:
白领跟蓝领难道真能一样吗?
英国是什么状况呢?
这还真值得说道说道!
不如就从我遇到的一户“特殊的邻居”说起吧。
当时我一位朋友想在我们学区买房,我陪着去看的,没想到门一开,房东居然是糖糖学校的老师Mrs L。
我们看到车库的时候,一个穿着沾满机油的工装裤的中年男人从侧门钻了进来,手里巨大的工具箱叮当作响。
我们都以为他是Mrs L请来干活的工人,没想到她介绍到:
“这是我先生,做水管工(plumber)的,刚接了对面街区几个大单,一周了还没干完。”
中学老师+水管工?
这个夫妻组合在咱们中国人眼里蛮“不搭”的,可在国外似乎一点也不稀奇。
这让我立马想到美剧《绝望的主妇》里的女主Susan就嫁了个Plumber Mike,两人住在挺有钱的街区,剧里还有好几个富婆为了这位水管工争风吃醋呢。
说起来,Mrs L家的房子也挺贵,至少我是买不起。
她家的二层独栋小楼位置特好,四个卧室各有特色,尤其是花园很大又维护得很漂亮,价格比周边几户都要高一截。
她要卖房,是因为看上了更好的,准备房产升级呢。
英国人没有父母给子女买房的习惯,所以她的房子大概率是夫妻俩工作挣来的。
单论收入的话,中学教师的工资很可能还没有水管工高。
按平均水平估算,糖糖学校老师月薪约2800英镑(约26000元),而她先生作为持证水管工,旺季时月收入能突破4000英镑!
这种收入倒挂在英国并不罕见。
建筑工人、电工等技术工种的时薪常比普通白领高30%-50%。
02
.
蓝领生存实录:高薪背后的真相
出于好奇,我特意去搜了一下数据。
原来在伦敦,水管工的平均时薪已突破50镑(约470元),没有预约的紧急维修更可高达100镑每小时!
修马桶的时薪可达60镑,装一套中央暖气锅炉的收入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但这份钱可不好赚!
就说每年来帮我们家检修暖气的水电工艾伦,工具箱里常年都备着止疼片。
我问他的时候,他苦笑道:
“有次我钻进阁楼去修线路,老腰都差点交代在那儿了。”
除了腰痛膝伤,长期接触冷水、化学试剂,甚至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噪音,都在消耗着他们的身体。
最辛苦的,是那些24小时待命的紧急维修。
圣诞夜从被窝里爬起来通下水道,暴雨天冒死抢修电路。
修房顶的工人(roofer)也赚钱得很。
我家房子每年都需要有人上楼顶去除一遍青苔,清理一遍屋檐的排水管,否则下雨会堵下水道。
普通工人没有保险不能爬高,我们自己也不会去冒这个险。
这活大约2小时,收费高达250-300英镑!
所以干这行的好多都是东欧人,因为本土英国人不愿吃苦不爱干。
我们的波兰裔roofer老说:
“我们这行挣的不是技术钱,是玩命钱。”
即便如此,英国的蓝领岗位仍然紧缺。
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建筑业、水暖和电工岗位的空缺高达50,000以上,部分地区的水管工甚至需要提前半年预约。
高薪吸引了一批年轻人,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还是那些肯吃苦、愿意投入时间考证、积累经验的老手。
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50%以上的水管工年收入超过40,000镑(约合人民币37万元),顶级技工年薪可达100,000镑(约94万元)。
相比之下,英国的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仅为26,000镑(约24万元)。
许多专业如新闻、社会学、艺术类毕业生工作多年后,工资依旧难以突破35,000镑大关。
体面收入背后的微妙
表面上看,英国的蓝领白领其乐融融。
社区足球赛上,程序员约翰和泥瓦匠麦克勾肩搭背喝啤酒;
家长会上,医生妈妈和厨师爸爸讨论学区房毫不违和。
但某些瞬间还是会泄露天机。
园丁杰克说他从不主动递名片:“有次酒会掏出卡片,对方看见 \'gardener\' 只寒暄了几句就转身找银行家聊天了。”
我们学校开放日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律师家长总会积极上台演讲,而修车师傅则主动帮忙收集家长问卷。
尽管英国社会舆论强调职业平等,大家表面上都客客气气,但社会地位的微妙差异依然存在。
记得我有年参加会计师朋友的婚礼时,当得知新郎是汽修工,新娘的几位银行同事都下意识地调整了下坐姿。
这种隐形的阶层排序,在BBC纪录片《英国阶级大调查》中也得到印证 —— 虽然蓝领收入接近甚至超过白领,但职业带来的社会评价仍有差距。
你可以赚得比白领还多,但当你介绍自己的职业时,依然可能不那么自信,或迎来微妙的眼神。
03
.
给中国家长的平行世界图鉴
我在英国有位华人邻居的儿子16岁就上了职校学电工,现在时薪45镑,但她说:“看着别人孩子上大学,心里还是酸。”
另一位英国同事的女儿考进帝国理工,但全家却为每年近3万镑的学费发愁。
这让我想起社区慈善店老奶奶的名言:“在英国,水管工的儿子可能成为律师,律师的儿子也可能去砌墙。”
有次在社区活动中,我甚至遇到一位剑桥毕业的收银员。
他一边扫码一边和人聊起园艺,原来他正在备考园艺师资格证。
他笑着说:“比起投行里的 PPT,我更擅长让玫瑰起死回生。”
英国教育部数据显示,超过30%的大学毕业生在从事与学位无关的工作,许多历史、哲学和人文学科毕业生最终选择了餐饮、零售或手工行业。
教育的岔路口该往哪走?
英国的蓝领虽然收入体面,职业天花板却也肉眼可见。
能设计卫星的工程师,和会修卫星电视的工人,终究活在两个次元。
数据显示,在英国,拥有大学学位的求职者失业率为3.6%,而无学位的工人失业率达7.5%。
虽然技术工人短期内收入颇丰,但高端职位仍然由高学历者占据,比如伦敦金融城90%以上的分析师职位要求硕士学位。
因此,我的墙头草建议是:
孩子如果是块读书的料,咱们千万托举他去看更远的世界;
如果是个坐不住又学不动的,不如早点换赛道,有一技之长也完全可以自食其力。
最怕卡在中间的:
成绩不够上大学,身板不够抗水泥,既享受不了学术的红利,也拿不到技能的溢价。
所以,上大学也好读职校也罢,白领蓝领都有自己的出路,最要不得的是眼高手低!
钱多事少轻松躺赢这种事,在国内国外都是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