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1987 年外交政策观点剖析:从当年骂声到今日预言

撰文:深圳老周

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

1987 年 9 月,特朗普在《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广告文章,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美国外交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景象,同时也前瞻性地预示了其后续外交理念的走向。这篇文章不仅是特朗普对当时美国对外政策的强烈抨击,更是他长期以来对美国国际地位与利益思考的集中体现。

一、1987 年的特朗普在骂什么?

(一)白嫖成瘾的盟友天团

特朗普毫不留情地直接点名东亚某岛国 —— 日本。他愤怒地指出:“日本这帮孙子!美国航母给他们当保镖,他们转头就把军费省下来造丰田抢我们饭碗!” 在当时,日本依靠美军基地获得安全庇护,国防开支得以维持在较低水平,经济却借此快速发展,GDP 一路飙升。日本企业如丰田、索尼、任天堂等不仅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还大量涌入美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让特朗普深感美国利益受到了严重侵害。而这一现象,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如今特朗普逼日韩交 “保护费” 行为的前传。

(二)中东土豪骚操作

在中东地区事务上,特朗普同样表达了强烈不满。他直言:“波斯湾护航烧掉纳税人 3000 万美金,结果沙特王爷们连个军事厕所都不肯借!” 美国为了保障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运输安全,投入了大量军事资源,耗费了巨额资金。然而,作为重要受益方的沙特阿拉伯,却在关键时刻拒绝为美国提供必要的军事支持。更为可气的是,美国大兵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而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却在后方坐享其成,轻松获取廉价石油。这一系列事件让特朗普极为愤怒,他痛斥华盛顿的政客们都是 “跪着要饭的”,未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利益。

(三)经济战狼的觉醒

特朗普敏锐地察觉到美国在经济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他惊呼:“我们的工厂在倒闭,东京的银行却在买下洛克菲勒中心!” 上世纪 80 年代,当美国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充当 “世界警察”,参与国际事务、进行军事干预时,日本通过《广场协议》成功实现了对美国制造业的 “掏空” 战术。日元升值使得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变得更加容易,大量日本资本涌入美国,收购美国的优质资产。而后来,某东方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产业发展模式被特朗普认为是对日本模式的复刻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为他后续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埋下了伏笔。

二、这篇广告为什么是 “懂王” 的封神之作?

(一)预言家的狼人杀

回顾特朗普后续的政治生涯,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他在 2016 年逼北约成员国交 “保护费”,要求这些国家增加军费开支,承担更多的北约防务责任;2020 年从韩国讹诈 10 亿军费,试图让韩国为驻韩美军支付更多费用;以及四处退群,要求重谈贸易协定,如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一系列 “骚操作”,都能在 1987 年的这篇文章里找到思想根源。原来,“美国优先” 并非他一时兴起的口号,而是经过了长达三十年的思考与酝酿,是他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事务中 “吃亏” 局面而制定的复仇计划。

(二)商人总统的经济学

特朗普以独特的开发商思维来审视美国的对外政策。他算账道:“我们在 160 个国家驻军,东京巴黎的房价都被美军基地抬高了,这些钱够建多少五星级酒店?” 在他看来,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不仅耗费了大量资金,还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驻在国的房价等生活成本,而这些资源如果用于国内建设,比如投资酒店等商业项目,将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种将地缘政治当作商业谈判的操作,完全颠覆了传统外交套路,以一种更为直接、功利的方式来考量美国的国家利益。

三、历史的黑色幽默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特朗普在文章中提出的那些被主流媒体群嘲为 “暴论” 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一一成为了现实。1991 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曾经繁荣一时的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2001 年中国入世后,制造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伊拉克战争等中东战争的持续,严重拖垮了美国财政,使得美国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北约内部关于军费分担问题的扯皮也成为常态,盟友们在军费开支上一直摆烂,未能达到美国所期望的水平。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仿佛是对特朗普当年观点的有力印证。

四、懂王的复仇者联盟

当 2024 大选特朗普再次祭出 “让盟友付钱” 的杀手锏时,全世界才惊觉,这个金毛老头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写好了剧本。从抖音限令到台积电搬迁,从芯片战争到能源霸权,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每一出大戏,似乎都能在 1987 年的那份报纸上找到草稿。特朗普始终坚持着他的理念,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重新调整美国与盟友、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他所认为的 “美国优先”,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章:《迪格比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