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伟达的股价大跌,而且这个态势不可逆转,就有朋友转给我看但斌也要转向了。我回答这是必然的,关于产业的走向,尤其是信息产业的走向,他不可能比我强。在中国如果说做信息产业观察,目前我应该还是第一吧?长期的进行观察,不断进行积累,对于大势的预测,我看还是没有超过我的人。
我说这个大话,并不是我性格上多自以为是,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因为像我这么认真做产业研究的人,并不是很多。这个产业有很多技术专家,有很多具体做实事的人,很多做企业做产品做的很成功的人,但是他们不是做产业研究,他们只是做一个方向的研究。看清产业大势,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入手,形成长期积累。没有多少人有精力像我这样认真的做的。
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他学的就是相关专业,在985读了博士,所以他就懂,讲这种话的人其实就是智力有问题,读几年博士,不说你自己不知道,你导师也不懂产业。做任何一个事都是要花精力认真积累的,不可能你对世界的理解就能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学位还真能让你增加知识了。
回来说说为什么但斌不可能看清大势,他们这些做投资的,炒基金的人,其实根本不认真分析技术,更不可能去研究产业大势,基本的做法就是什么热跟着什么走,经济大势好的时候跟着赚钱,经济大势不行的时候大量亏钱,不可能有什么技术的判断。
对于英伟达的理解,也就是看人工智能热了,英伟达作为一个芯片企业,确实也赚到了钱。就是跟着下场炒,造舆论,至于英伟达的芯片会不会有护城河,会不会有长远的发展机会,他们是根本无法理解的,所有的推理和判断,不是基于模型做出来的,而是自己的臆想,甚至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我认为英伟达没有护城河,不可能持续高位,是在英伟达如日中天的时候做出判断,这是基于一个非常清楚的模型,这个模型是长期训练出来的,不是一时形成的。吹一个牛,近10年来关于信息产业的判断,只要关注我的人都知道,失手的不是非常多,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很多的判断是和当时的人们的理解想法完全不同,比如2021年我说芯片不会短缺,很快就会过剩,这个判断当时是很少有人支持的,包括大量芯片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都不同意,我说这个也不是随口猜的,是用数据和模型推理出来的。
说一堆数据、模型和推理,给大家说说为什么但斌不理解英伟达,因为他也不懂人工智能,不知道什么是推理,什么是训练,和众多的社会大众一样,认为推理和训练都是需要计算,计算都是需要芯片,芯片目前为止最好的就是英伟达的芯片,所以英伟达有护城河,有远大的未来。因为人工智能是要发展的,芯片需求是持续增长的。
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给大家解释一下训练和推理,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需要学习乘法口诀,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背乘法口诀表,这个乘法口诀表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一个小学生就要背下来,不断的、多次的、大量的重复,花了非常多的脑力,消耗了很多的能源,耗费了很多的时间,我们背这个乘法口诀表。这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训练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成本开销的。
当我们完成了这个训练,背下了乘法口诀表。有一天我们到一个菜场,看到一个菠菜,两元一斤,我想买两斤,就要花费4元钱。这就是推理,推理就是基于训练的模型,推理效率是很高,是不需要花费大量能源和算力的。
这两年为什么英伟达炒得很火,因为大模型炒作,第一步就是需要训练,这就要建设智算中心,需要马上形成强大的训练能力,所以大家要堆算力,需要大量的算卡。然而只要建立起训练能力,推理对于算力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这和一个人,上完了学完成了基础教育,以后也要学习,但是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上学,而是要生活和工作的。
英伟达的芯片对于训练有非常大的价值,效果也很好,我是没有意见的,但是人工智能往后发展,不是不断的提升训练能力,而是训练能力建立起来后,大量的需求是落地,就是推理,推理可以用各种算卡,很多一体机、单算卡也能很好完成推理。
对人工智能不理解,把人工智能的理解搞成一锅烩,吃粗粮的永远无法达到吃细粮的精致。
最后,我想问一下大家,看了我用乘法口诀和买菜的例子,大家理解了什么是训练,什么是推理吗?你们请一个院士,他会把你绕晕了,也讲不清什么是训练,什么是推理。甚至会用一堆英文单词,把你搞晕了,以显示他的高明。深刻的理解技术,通俗的讲明白,这是我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