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新浪创始人——悲情英雄王志东吗?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新浪,2000年带领新浪上市,2001年被董事会开除下课的创始人CEO,他无疑是最悲情的互联网大咖,当中的故事真的是很玄妙。当年王志东加入新浪当时的大股东四通时,是要了20%的股份的,后来呢?照样出局!当时王志东索要的20%的股份只是原始股权,等到A轮、B轮更大的资金进来后,他的股份会被迅速稀释,,在新浪上市后,四通集团占据10%的股份,是新浪的第二大股东,而王永志只有6%的股权,是第四大股东。曾经段永基为何毫不犹豫答应王志东的4个条件,不过是因为段永基所在的四通集团刚刚在相关上市,段永基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总裁,对于股权的了解可谓是极其了解。彼时的王志东对于股权不过是幼儿园水平,最终为后来自己被踢出局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而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的真实案例,亦是因为对股权认知不清最终丧失了所有权。为方便阅读,如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2016年的时候,赶上国家金融政策支持金融创新,引入私募基金的大浪潮,我注册了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公司A公司,注册资本金2000万,我媳妇和弟弟作为股东,100%控股,实缴也找到资金完成了1000万的验资,最终在基金业协会顺利备案。当时我的主业并不是金融,而是普通的技术领域,只是格外灵敏的投资嗅觉使然吧,有朋友劝我,趁市场行情好,花了几万备案的基金公司及时脱手,卖150万左右问题不大,这收益可是100倍!但是我拒绝了,我觉得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只有人在极其落魄的时候,才会卖公司卖房子卖孩子。A公司一直没有实际运营,交给了记账公司按时记账,2018年8月,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大东,他表示现在政府引导类基金很火,但是申请省市区出资的话,需要有非常好的政府关系,而他一直深耕这一块,可以一起合作。我动心了,虽然对金融市场不甚了解,但是动辄几十亿的基金,如果按1%收管理费的话可是相当可观,于是,我准备和大东合作,正式创业。我把49%的股权以1元钱的价格转让给了大东,约定合作2年,中间共同合作项目,如果是我自己拓展的项目,大东不拿钱,如果是大东拓展的项目,我拿15%的收益,成本各自负担,公司运营成本这块,我负责,大东有的话就出点,但是不强制。毕竟当时我主要是看中大东的专业和资源,如果后续大东做成了政府引导基金,哪怕1个亿,也是白拿15万。而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不高,彼时城市里的写字楼都在招商,基本都可以免费用1年,缴足税额就可以了,再养2-3个员工,一年成本大概也就五万左右,我完全可以负担。合作2年期满,如果大东没有拓展成功项目,我们的合作就到此结束,大东以1元让我回购他那49%的股份。我们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我全力配合他和各地政府的合作游说,不得不说,市场大环境不好加上基金本身就是个业务周期很长的业务,一直到2019年年初,也没有拓展成功项目,不过我和大东合作一直挺愉快的,不过我在北京,他在大连,一直异地。故事的转折发生在2019年6月,他找到一个大连的国企B,游说B公司入股我们。这是个好事,民营私募基金因为背景不好,在金融市场上步履维艰,有很多金融政策,比如说应急转贷公司,如果能有20%的国企成分就可以操作这个业务,而且可以申请省应急转贷平台出资,日万4的成本,很多小公司因此翻身。所以能让国企入股一部分股份,我们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对此,我很赞成。B公司正有自己成立私募基金公司的打算,如果能收购一个更好,于是提出了90%控股的要求。我答应了,如果傍身国企平台,一年做上几十亿的业务,跟着喝点汤总是可以的。于是我们同意了,并配合B公司完成了尽调评估等手续。过了几天,B公司提出,他们还是想100%控股,但是可以让出10%的股份由合伙企业持有,这样相当于保留了原业务管理团队,原股东也可以通过合伙企业来保留自己的原来股份。大东说为了拉拢B公司完成这次入股,他给很多B公司的领导应允了后期的利益,在这10%的合伙企业里面,也要有一些领导的代持股。如此下来,留给我的真的不多了,但是我苦苦撑了公司1年多,也真的精疲力尽,免费的办公场所到期,为了拓展业务,挖了几个业务人员,工资每月3万左右,对于马上要交的房租更是完全无力。如果由国企绝对控股,但是还给我留着其二级平台的总经理岗位,有编制发工资,有了好的股东背景也能顺利拓展业务,我的团队还保留着,股东给他们发工资,我还有话语权,B公司承担每年200万的成本。这个诱惑说真的,对于已经步履维艰的我,真的也无法拒绝。最后的收购方式是B公司占股90%,合伙企业占股10%。至于合伙企业里,我和大东的比例分配,B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大东32%,我32%,大东弟弟持股5%,找了其他2个人,分别持股15%、16%,除了我和大东,其他是都是代B企业领导代持的。原管理团队保留,由合伙企业进行管理,管理期限5年,后期根据经营情况更新。拟保留我的北京办公区,以便更好地进行业务拓展。每年负担管理团队200万以内的运营成本,超出部分自担。后期业务分成,B企业资金参与的,扣除成本后管理团队拿10%,B企业没有资金参与的,扣除成本后管理团队拿40%,合伙企业不享受其他分红。总经理由我担任,同时给了我们团队3个高管名额,其中1个给我弟,2个给了大东和他弟弟。财务、董事、法人由B企业委派。就我们完成了变更手续。终于我不在一睁眼就是成本负担了。我变成了有国企编制的高管,大东的关系人脉圈本身就在大连,B企业也在大连,由他在那边和B企业处好关系,我在北京继续招兵买马,拓展业务,好好操作B企业给的资源项目。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美好的未来在向我招手!然而就在第二个月,B企业给我们团队下了新的考核指标,要求我们在半年内必须创收50万,否则就要优胜劣汰。50万可能在外人眼里是不高的,但是如果按基金业务来说,管理规模基本是要在5000万,股权投资历来是钱好找,但是好项目难求,而且所投项目的资金比例也是要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比例来配比的,能投进5000万股权的企业,也是实力相当的企业。这个难度相当高!我们为此挖来了2个精英,团队开始投入找项目、找项目、找项目的历程中。中间我们遇到了差旅报销、费用报销等乱七八糟的琐事,不得不说,国企财务要求真的是比较细致,沟通起来比较费劲,尤其是总监是从大连外派到北京的,他本人也是有家在大连,总是对北京办公室腹诽满满,对我们挑肥拣瘦的抱怨,合作过程中插曲不断。不过幸运的是,我们挖掘到了2个好项目CD,不论从行业背景、未来发展、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各方面来说,都是相当不错的项目,尤其是C企业,预计1年后就可以启动上市进程,然而我们过不了会。项目审核是要上审批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最后要过B企业的风控会,B企业迟迟不松口,眼瞅着考核时间就要到来,每个人头上悬得剑即将落下。最后的结局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我作为总经理要为团队考核不达标负责。虽然公司和我签了5年的劳务合同,但是在运营过程中,没有很好带领团队做业务,同时法人和财务也历数我的几宗罪,最终我被淘汰出局了。而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明明我在合伙企业占股32%,但是我完全没有分红权,我不是占股企业3.2%的股东吗????????而我在后面咨询律师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是一步步掉入大东的骗局的。大东没有出过一分钱,先是套走了我49%股份,后面找到他所在地的国企收购我们,在那10%的合伙企业里,最重要的普通合伙人是由B企业担任。在合伙企业中想拥有绝对话语权只有2种情况,一、普通合伙人带动34%的有限合伙人;二、若有限合伙人的份额能达到67%。而我作为拥有32%的有限合伙人完全是没有话语权的。但是大东不一样,他在大连,和B企业各个领导非常相熟,他那32%的份额,一可以和普通合伙人拉伙,二是可以和其他代持人拉伙,也就是说,大东才是拥有合伙企业管理权的人!大东在蹬掉了我后,借助和B公司的熟络成功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后续借助B企业的背景,成功操作了当地的几个优质项目,真正成为了人生赢家。他所要的从来不是合伙企业中那32%的份额,而是后面的后面!名义上和我是一方,而他分明就是来着B企业一起囫囵的吞掉我的公司,然后踢掉我,再根据约定合伙企业不享受除业务提成外的其他分红这一规定,不用再给我一分钱!!!被从新浪踢走后,王志东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失败。他意识到自己出局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掌控绝对的股权。然而后面的几次创业都扑街了,55岁的他说创业正如爬山。爬山有两种爬法:有的人看到了好的风景就会安营扎寨,驻足欣赏;而有的人只在乎爬山的过程,爬了一座又一座,却从不停留。他说,他就是第二种人。我却认为,他其实很想做第一种人。没有任何一个创业者喜欢做第二种人。那不过是失败者的借口而于我,现在也是不得不做第二种人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往哪走?
1.如果是银行的话,一般起存金额是300元。但是要是用网银到网站到基金公司网站去定投的话,最低的起存金额是100-200元
2.稳健发展的是指什么类型的基金?是偏债券还是偏股票的?
3.长期投资的基金可以考虑选择股票型基金,这个推荐两支基金——华商盛世成长、华夏优势,如果按照你每月200元的规模定投,平均年收益率12%,则定投30年后会达到50-100万的资金规模。这个不信的话可以到网站计算,而且年12%的收益率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平均收益率。
4.办理基金投资的条件——满18周岁,有银行卡就可以。(外地上学也可以在外地银行开户购买,但建议到网上购买,因为网上的交易是4折的,银行定投是比较贵的1.5%手续费。另外网上通过网银购买也可以不必考虑异地的问题)
5.绝对是自己打上去的,不是复制粘贴的。
基金是理财的方式之一;基金是专家帮你理财。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所谓基金“定额定投”指的是投资者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理财(Financing),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为目的。理财分为公司理财、机构理财、个人理财 和家庭理财等。人类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动离不开物质基础,与理财密切相关。
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
基金(Fund)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现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理财的七大技巧:
正确认识基金的风险,购买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品种。
选择基金不能贪便宜。有很多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会去选择价格较低的基金,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新基金不一定是最好的。在国外成熟的基金市场中,新发行的基金必须有自己的特点,要不然很难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可我国不少投资者只购买新发基金,以为只有新发基金是以1元面值发行的,是最便宜的。
分红次数多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基金。
不要只盯着开放式基金,也要关注封闭式基金。
谨慎购买拆分基金。
投资于基金要放长线。购买基金就是承认专家理财要胜过自己,就不要像股票一样去炒作基金,甚至赚个差价就赎回,我们要相信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能力。
参考资料:基金-百度百科 理财-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