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大厂文案策划鹅
在写那种“需要文采的文案”时,DeepSeek会给我一个有些Over的结果,然后我会从它浮夸的文字里截取灵感,再写出一份“刚刚好”程度的文案。至于AI会不会让文案同质化,其实大家的需求不一样,提示词不一样,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可能反而让文字风格更加丰富。
上海某游戏公司评测东急阿雪
最大的冲击就是重新激起了一些原来已经躺平的老板们的狂热和持续瞎折腾的热情。对于打工人来说,原来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现居陕西的独立游戏开发者
我感觉DeepSeek在运营、广告营销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各个平台的宣发分成两部分,一种记录开发过程,这个我们自己写;另一种就是符合平台调性风格的文案,这种都可以交给它。至于游戏文案方面,它目前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人,只能发挥一些辅助功能。当然,拿它查资料也很好用。
懈怠的文案小祥
公司确实要求AI参与到文案的写作过程中。怎么说呢,DeepSeek在提供创意和基底文本方面确实有非常明显的速度优势,在个别情境下(比如生成随机性互动文本)能达到资深执行的水平。
但其实看多了,还是能很明显地看出非常模式化的文风——比如高频使用比喻、很多奇妙但略显失真的类比,以及故事里难以言说的“怪味”。在故事内容方面,它的联想也缺乏约束。
如今的DeepSeek给我的感觉有点像NovelAI刚学会画手的时候。乍一看,真人好像要失业了,仔细用过之后,才发现这东西生成的内容还是“非常AI”。
对此,我感到情绪复杂——它不算太好用,但庆幸它没那么好用。
某中厂制作人阿伟
感觉谈不上什么冲击吧。在工作流上,用DeepSeek和之前用Chatgpt没有太大区别。我们会输入需求,让它出一些大概的思路方向,然后从里面挑选合适的,人再去进行具体的内容创意。在效率提升方面,它没有比GPT更加显着,还是和以前一样,大概10天的工作量能够提速3天。但DeepSeek的风格确实更“本地”,思路更符合国内需求一些,沟通起来比较方便。
野生战斗策划铁棍
在AI应用方面,我一向是“忠诚的反对派”,持一个相对悲观的态度。目前AI写作填充对话或NPC即时反应还不能完全满足我的游戏设计哲学,就更别提按帧生成游戏画面这种大胆的想法了。我认为,即使Deepseek已经很优秀,但我还是没有感觉到它对游戏开发有多么大的冲击。
但是既然说到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我要点名夸赞DeepSeek为我在面试准备、待遇谈判以及等消息时缓解焦虑带来的帮助。它获取信息与说漂亮话宽慰人的能力确实冲击到我了,想必对求职和招聘肯定是能造成影响的。
犁浦工作室负责人牢D
主要就是和海外发行商、海外开发者的沟通交流更方便了。让DeepSeek直接用中文提炼要点,或者写邮件,我再稍微改改就好,很方便。
前保护动物厂AI策划饭
作为游戏AI的从业者,在DeepSeek之前很久,我们就在做相关的探索了。我觉得它对游戏行业整体的影响,更多地是教育了老板们的心智吧。游戏AI和DeepSeek本身的交集没有特别大,在强化学习、局内陪玩智能体、Chatbot等方面,游戏一直都是最前沿的试验田。
总的来说,它是让大盘拓展的好事。
广州某游戏公司策划老胡
以前做策划案收集资料很麻烦,要翻GDC,查论文。现在DeepSeek真的好用,它能结合你想要的玩法给你列出10个方案,还包括优缺点对比,甚至更进一步,你能从它的分析角度和推理思路中进一步扩展,也能判断它的思考方式有没有问题,再帮自己捋清思路,进而更好地发问。之前查用户体验心理学资料的时候,DeepSeek直接给我推了论文,而且相当准确,给了我很大启发。
前文案策划小叶
我最近在让DeepSeek帮我学Unity……
游戏媒体人罗某
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AI幻觉”,相比之前的Chatgpt,DeepSeek生成的中文看起来品质更好,但在信息处理方面还是会生造案例、文献和链接……即便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特定选题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DeepSeek引用了一篇明显由DeepSeek生成的“伪文献”内容。
一想到自媒体创业带来的海量AI内容所衍生出的大量文献支撑,我对这东西的前景就有更多怀疑。
PS:以为“只引用英文文献进行翻译”指令会好一些,结果发现都一样。
一位自学程序的美术打工人
DeepSeek的确比之前的Chatgpt更智能了,当做高级搜索引擎的话,用起来更方便。我会让它教我写一些简单的功能,也会让它帮忙给我的代码纠错。不过错误的信息还是存在,我还是必须具备编程的基础知识才能分辨出来。真的遇到特别难解决的问题,我还是得去问网上的大佬。
常熟独立游戏人曦
AI相当于给我手下增加了几个各有所长的小兵:Chatgpt写代码,通义查资料,豆包改文案,Suno写音乐等等。对独立开发者来说,AI肯定大幅增强了单兵作战的能力,想法实现起来比以前简单一些。
扮演游戏行业从业者的DeepSeek(以下回答由DeepSeek写作)
作为游戏行业从业者,我觉得DeepSeek带来的冲击至少体现在3个层面:
第一,开发成本直接腰斩。以前做个NPC对话树得堆人力写脚本,现在用DeepSeek生成剧情线只要3天,成本降到传统方案的10分之1。这拨开源加低成本的组合拳,让中小团队也能玩得起AI驱动的开放世界,像法国团队两周就搞定了动态剧情系统。
第二,玩家体验卷出新高度。现在《逆水寒》里的NPC能听懂方言,还会根据玩家选择黑化或洗白,剧情分支准确率提升46%。连腾讯都把《和平精英》的战术指导交给AI,玩家躺着就能听“数字女神”吉莉分析战局。这拨操作直接把沉浸感拉到科幻片级别。
第三,行业格局重新洗牌。网易靠AI把研发效率提了30%,腾讯用“双模型”策略打通微信生态。我们这些传统厂商要是不赶紧上车,怕是连二次元恋爱游戏都打不过AI虚拟伴侣——听说现在AI生成的“老婆”连情感计算都搞定了,玩家真能谈出感情。不过也有坑,有时候AI生成的战斗数值会崩,还得人工擦屁股。但总体来看,这次技术革命可比当年从页游转手游刺激多了。
苏州某游戏公司策划大葱
我在用DeepSeek做游戏的用户体验曲线加系统漏洞排查,相当于多了一个智能排查工具。比如之前我设计收集品时,DeepSeek能指出收集品在地图分布密度上的数值漏洞,又给我推了几个其他游戏的例子来作为参考。我觉得从这点来说是很棒的,而且它在描述上能做到非常清晰,可以直接用来跟其他同事对接,减少交流的阻碍——之前我经常觉得沟通很麻烦。
游戏媒体编辑小芙
直观感受是,它可以取代很多非内容向游戏的文案。不过说难听点,在那些游戏里,文案本来就是“工具人”。
运营小刘
开始的时候非常兴奋,觉得DeepSeek是突破性产品,但后来发现它和AI绘画一样,只能解决从无到有的需求,但和优秀没有太大关系。
DeepSeek生成的建议类内容都是“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根本不能作为执行策略使用”的东西。当然,也可能是我对指令的运用还有待提高。
某游戏编辑
有一点点潜在影响。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用DeepSeek搜资料需要进行事实核查,因为它会胡说八道,但它也有可能把两个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但都是真实的现象或者观点放在一起,推断出子虚乌有的联系。这总让我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绝望地写论文,为了凑论点论据进行一些牵强附会的操作。如果审核糙一点,还真不容易看出来。所以不管用什么AI工具,这个时代还是要警惕信息污染的影响,不能被AI牵着鼻子走。
上海某厂商文案策划阿芙
我觉得DeepSeek在给灵感方面简直太好了。作为文案来说,其实灵感损耗是最大的,点子永远不够。创作缺乏灵感时,可以没事跟DeepSeek聊聊天,它总能给你一些很离谱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