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上海出手!严控公立医院分院区数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建立不同等级医院的联合体,可能更多快好省。

比如:上海三甲医院瑞金医院,与原卢湾区中心医院建立联合体,后者改名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这么做,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同时不需要大肆基建:原来二等甲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不仅不会浪费,而且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患者进入这样的分院,很容易获得总院的技术支持,一旦是疑难杂症也能转往总院或由总院顶尖团队出诊;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员进修轮训,分院的医疗水平能得到持续提升,最终有望与总院达到较高的一致性。

再如:三等甲级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北院区原为宝钢医院,这些年医疗水平也是大有提高,尤其是口腔科,一跃成为市区北部的顶尖单位,这背后就离不开第九人民医院这一优质平台的作用。

梳理一下:

这类成功的案例有一个共性,总院实力非常强,而分院或新院区原本就有一定基础,比如:原卢湾区中心医院是一家老牌二等甲级医院,原宝钢医院更是一家三等乙级医院。这种超强医院与有相当基础的医院之间的联合,可谓事半功倍,远比大肆基建造新院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