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江南水乡,自古便有“水乡泽国”之称。这里不仅风光旖旎,更是农业发展的宝地。在众多农产品中,仪征大米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江南水乡的一张名片。本文将带您走进仪征大米的种植历史、生产工艺以及为何它能够香飘四溢的奥秘。
仪征大米的种植历史
仪征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农学家陈敷在仪征留下了《陈敷农书》,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讨论水稻栽培种植方法的农书。陈敷的智慧为仪征大米的种植奠定了基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仪征大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种植技术和工艺。
种植技术与工艺
绿色生态种植
仪征市马集镇位于捺山脚下,这里的丘陵地适合绿色生态大米的种植。当地农民在传承先民智慧的基础上,推广了育秧机插、封闭化除、病虫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有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确保了大米的质量。
富硒水稻种植
为了提高大米的营养价值,仪征市与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合作,推广富硒水稻种植。通过辅助补充富硒肥,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使大米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更增添了硒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慢熟生长期
仪征大米的生长期长达140多天,这种慢熟生长方式使大米口感更加细腻,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在水稻抽穗到灌浆期,通过补充富硒肥,确保了大米的品质。
加工与包装
加工工艺
基地建成的陈敷富硒大米加工中心,采用当季新米,历经10多道加工、筛选工序。每一颗米粒都经过精心挑选,确保洁白饱满、莹润如玉。
包装设计
采取双层包装和充氮保鲜的独立小袋包装,充分隔绝空气水分,锁住稻米的天然清香和新鲜口感。蒸煮后,清香四溢,口感软糯弹牙,冷饭不回生。
品质与荣誉
凭借口感好、香气浓、营养高的优良品质,陈敷大米先后获得了“扬州好大米银奖”和“适宜扬州炒饭大米银奖”等荣誉。
总结
仪征大米作为江南水乡的一颗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种植技巧的结合,它成为了香飘四溢的佳品。未来,仪征大米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