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guan_16540266722148”推荐,来自《李稻葵:高中周末双休,为啥争议这么大?》评论区,标题为guan_16540266722148添加】
现在全网都在吵双休是不是拍脑袋政策,我觉得吧,高中双休正好说明了,国家是要实行素质教育的,是不想卷的,卷的是家长。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双休?
第一,现在的卷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健康发展。从现在的孩子的成长看,本科难就业,不得不读研,毕业二十七八岁,找工作两年,找对象两年,这都是理想状态,他们还有时间生孩子吗?再不给人喘口气,等2035年生育率跌穿地心,谁去给养老金填窟窿?双休明面治的是教育焦虑,暗里救的是二十年后的人口结构。
第二,现在的卷不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调整。教育要面向未来,而家长是用上辈子的经验指挥孩子的教育。十年后,2035年的现代化会到什么程度?看看今年的deepseek、kiwi等等,代替了多少人的工作?未来的职业就算是劳动,是在多少系统、机械的协助下工作的?十年前需要的是富士康式流水工,现在最需要的是能搞芯片突围的脑子。强行周末双休,就是倒逼教育系统换血——重点校搞产学研打通,普通校搞职教分流,学习好的,用脑子去搞突破,学习一般,不想累的,未来的职业也很轻松,不需要这么卷。可惜,家长听不懂。那就自己卷。再逼一逼孩子。
可是你们真的看不到吗?我所在的县城,回农村的大学生上千了,引回的硕士生六七百了。是他们学历贬值了吗?不是的,是三需要的,他们不会,不需要的, 他们会。也就是学历是适销不对路的。
看看最近的风向:大学扩招踩刹车,职教改革文件雪片般往下发,蓝翔股价翻着跟头涨。这一连串动作像不像在组装新社会机器?双休政策就是那颗关键齿轮,把教育、产业、人口全卡进国家算盘里。等普罗大众反应过来,新赛道的起跑线早被划好了。有人穿着定制钉鞋,有人光脚踩在碎玻璃上。问问自己你们家孩子会是哪种?
说到底,教育改革从来不是慈善工程。当所有人盯着课表变化时,聪明人早嗅到了产业重构的血腥味。再返回来,学习真的需要这么累吗?我记得当年的高二学生参加高考,差几分,再学一年,也不会就考上清北了,复读生多学了三年,不也是一本吗?人的脑子真的是有差别的。周末多出来的48小时,自律的人,始终自律,刷抖音快手的,在学校也不过是熬时间而已。大多数考生,是被动在学校里熬,成绩上不去,身体、心理还出问题了。
要清楚:早就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了。不是考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也不是考不上大学就一路悲凉。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在政策文件里看到未来的社会布局,摸清楚自家孩子的潜能,给孩子谋条能卡进齿轮缝的生路。说白了,十年后的中国,现代化水平很高。孩子学习一般,把鸡娃孩子的钱回去给他搞一个家庭农场,搞一个店面,也毕勉强读一个大学,毕业就失业要过得更好。
在大时代换轨的轰鸣声里,清醒的投机者永远比虔诚的信徒活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