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这座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隅的古城,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还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孕育出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其中,绵山公棚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模式,不仅成为了介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更成为了介休古山背后的一段传奇。

一、绵山公棚的起源与发展

绵山,介休的著名地标,海拔2072米,是太岳山脉的一部分。这里的气候适宜,植被丰富,为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绵山公棚,顾名思义,就是在绵山地区建立的一种特殊的公棚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介休市龙凤镇峪子村的村民在探索经济发展途径时,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开始尝试肉牛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肉牛养殖已经成为峪子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也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二、生态循环养殖:致富“绿色”密码

介休市龙凤镇峪子村的山西恩哲农牧有限公司,是介休市肉牛养殖的典型代表。该公司通过实施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1. 肉牛养殖:公司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肉牛的健康生长。肉牛存栏量达200余头,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元以上。

  2. 秸秆转化:将本地玉米秸秆转化为动物饲料,每亩地还能增收150元左右,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 蚯蚓养殖:利用牛粪养殖蚯蚓,蚯蚓粪是高质量的有机肥,被称为“有机肥之王”,既减少了牛粪对环境污染,又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还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介休市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绵山公棚的社会效益

绵山公棚的养殖模式,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 就业机会:肉牛养殖项目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2. 技术培训:公司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村民提供了技术培训,提高了村民的养殖技能。

  3. 产业带动:肉牛养殖项目的成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加工、兽药销售、运输服务等。

四、绵山公棚的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绵山公棚的养殖模式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未来,介休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绵山公棚养殖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绵山公棚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模式,在介休古山背后演绎了一段传奇。它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绵山公棚养殖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