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2025年3月,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一种用玉米水磨发酵后的粗面条样主食)。事件导致8人死亡,仅有1人幸存。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促使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中毒有了更深的认识。

事件真相

致病菌确定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发现该事件中的致病毒素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的,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尤其是在含糖、含脂和发酵食品中较为常见。

米酵菌酸的特点

  • 耐热性极强:即使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 潜伏期短:进食后可能立即引起中毒症状。
  • 危害性大: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 自制酸汤子原料:经调查,自制酸汤子的原料玉米面在冰箱中冷冻了一年,可能是由于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导致污染。
  • 烹饪方式:虽然酸汤子已经煮熟,但米酵菌酸的耐热性使其毒性未被破坏。

预防措施

个人预防

  1. 不食用变质或过期的食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避免食用已变质的食物。
  2. 避免食用自制发酵食品:如需食用,请确保原料新鲜且无霉变。
  3. 烹饪过程中注意食物的彻底加热:确保食物煮熟煮透,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社会预防

  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2.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能迅速找到问题食品的来源,降低中毒风险。

总结

鸡西食物中毒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