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冬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冬小麦返青,即小麦从冬季休眠状态恢复生长的过程,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秘密。本文将围绕冬小麦返青的气候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一、越冬期气候概况
-
停止生长时间:冬小麦在停止生长的时间上,接近常年水平。以泾川县为例,2024年冬小麦于12月1日进入越冬期,2025年3月6日返青,越冬期日数为95天,较常年偏迟8~10天。
-
降雪(雨)量:越冬期总降雪(雨)量为28.9毫米,较常年偏多45%。其中,前冬降雪稀少,后冬降雪显著偏多,冬季强降雪出现在2025年1月24~25日,过程降雪量21.4mm。
-
平均气温:越冬期平均气温为-2.7℃,较常年偏低0.7℃。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27日,为-20.2℃。
-
积雪日数:冬季大田积雪日数15~18天,多于常年,利于小麦越冬。
二、返青期墒情与苗情分析
-
土壤含水率:根据3月上旬末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0~50厘米土壤含水率为17.2%~24.8%,相对湿度在72%~95%之间,耕作层墒情良好,利于小麦返青生长。
-
气温影响:去年秋季气温连续偏高,平均气温12.6℃,偏高2.5℃。9、10及11月气温分别较常年同期偏高3.4、1.5及2.6℃。
-
土壤墒情:由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土壤墒情良好,有利于小麦冬前旺长。
-
受冻害影响:冬季前期降雪稀少,出现3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小麦受冻害影响较大。后期降雪偏多,大田积雪日数长,有利于小麦越冬。
三、气候因素对冬小麦返青的影响
-
气温:气温是影响冬小麦返青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气温有利于小麦从休眠状态恢复生长。
-
降水:降水对冬小麦返青生长至关重要。充足的降水有利于土壤墒情,促进小麦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
积雪:积雪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返青。
-
光照:光照是小麦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有利于小麦生长。
四、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冬小麦产量
-
选育耐寒、耐旱品种:通过选育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品种,提高冬小麦的适应能力。
-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施肥,保持土壤墒情,促进小麦返青生长。
-
推广抗逆技术:如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提高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
-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结语
冬小麦返青背后的气候秘密,揭示了气候因素对小麦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这些气候秘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冬小麦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