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冠英小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校。它的创办与发展,不仅见证了常州乃至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更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本文将带领读者揭秘常州冠英小学的原址变迁背后的故事。

第一节:冠英小学的创办

1.1 创办背景

清朝末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兴办近代学校成为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新定学务纲要》,提倡初等小学堂为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础。然而,当时各省经费支绌,官方难以大规模兴办学校。为此,清政府将兴学之重任引向地方社会,特别是地方绅士或绅商。

1.2 冠英小学的创办

1905年,常州绅士将富有地方自治精神的冠英义塾改造为冠英公立两等小学堂。这标志着常州冠英小学的诞生。在绅士主导的地方自治下,校董会由绅、学、商界知名人士组成,共同发起成立。校董会积极筹措经费,解决兴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冠英小学的发展

2.1 课程设置

冠英小学在招生规模、课程设置、经费数量、官方考核等方面均列常州近代公私学校之冠。当时初等课程有国文、算术、博物、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课,生理解剖属于博物科。

2.2 新式教育

1906年,冠英小学教务长徐果人赴日本考察学习,并聘请日籍教员一名前来教学博物。此举标志着冠英小学开始引入新式教育,改变传统死读书、读死书的模式。

第三节:冠英小学的原址变迁

3.1 第一次搬迁

冠英小学创办初期,校址位于常州城区一处较为偏僻的地方。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校址逐渐无法满足需求。1912年,冠英小学迁至现址——延陵西路。

3.2 第二次搬迁

1949年后,冠英小学再次面临搬迁。1956年,学校迁至觅渡桥附近的新校区。此次搬迁,使冠英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3.3 第三次搬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冠英小学所在区域逐渐成为城市中心。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办学需求,2008年,冠英小学再次搬迁至现址——延陵西路190号。

第四节:冠英小学的传承与发展

4.1 建校精神

冠英小学在百年历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建校精神。这精神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社会责任上。

4.2 现状

如今,冠英小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节:结语

常州冠英小学的原址变迁,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更反映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轨迹。在这所学校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优秀的学子从这里走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未来,冠英小学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