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遵化西下营,这座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的小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还是近代革命斗争的见证者。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西下营,探寻其古镇风华,揭秘其文化传承。
历史渊源
明朝永乐年间
西下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当时,朝廷为派兵把守古长城的大安口,在大安口关正南5公里处建城堡,屯兵为营,取名为大安口下营。后来因地处遵化县城西面,改称西下营。
清光绪四年重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把总徐晋易重修西下营城堡。城堡为方形,周围1200米,基宽6米,高9米,均由1米左右的长方形巨石砌成。东、南、西三面设门,北城墙上正中建座两层城楼,可了望北面大安口长城。
抗日战争时期
日寇侵华时,西下营成为敌据点。解放前的1947-1948年,《冀东日报》《冀东新华书店》的报社机关就驻在西下营村。当时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了办报、印刷、卖书等。
革命历史
西下营四十勇士
新中国成立后,40名荣复军人响应毛主席号召,回到西下营。当时这里穷山恶水石头多,十年九旱灾情多,但他们没有退缩。1955年,他们带头将18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民主农林牧生产合作社,以军事建制为基础,劳武结合、平战结合。
水利建设与农业发展
他们向山上要资金,大搞水利建设,改良品种和耕作技术,带领乡亲们挖鱼鳞坑、水平沟,打大口井,开垦丰产田。仅仅一年,就让家乡摘掉了贫困帽子,从靠救济到能向国家交售20余万斤粮食。
文化传承
遵化古村落
遵化古村落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西下营村内的古建筑、古遗址等,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
文化活动
近年来,西下营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古村落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遵化西下营,这座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革命历史,成为了人们探寻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新时代背景下,西下营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古镇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