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做投资的人都口头无比认可“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这句话。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无懈可击,投资本身就是低买高卖,这才能获利。
但是一到实操层面,几乎全都变成了“买在人声鼎沸时”,而卖呢?——卖不掉。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类天性从众。无法不从众。原始社会单个个体不从众,就会面临死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也就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寿命才开始大幅度增加;《心写治平图》上乾隆的十一位后妃的平均寿命才49岁左右,寿命中位数也差不多47岁,这都已经到18世纪末了。也就是人类除了最近这一二百年,一直以来,幸运的,能长至性成熟然后再生儿育女几个,差不多生命就到尽头了。而现代社会,投资这种纯理性活动,往往时间跨度都要5-10年起;人类的DNA中没有关于这种活动的印记。所以“买在无人问津时”完全与本能相悖,倒是“买在人声鼎沸时”有人相陪。
还有,有投资价值的事物往往在出场的时候,看上去要么像笑话,要么如草图画,一点点令人憧憬的样子都没有。某着名主播在隔断档口直播的时候,所有人都不会相信他一晚上直播间的销售额能干翻核心都市顶级商圈一年的营业额。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它们问世时,都受到了巨大的阻力与质疑:电灯出现,嫌亮;汽车出现,嫌司机坐在前排不够谦卑;照相机出现,怕摄魂;有声电影出现,嫌话多,还是默片更有艺术性。历史从来相似,但车轮滚滚向前。
经验增长之后,人们明白发掘“潜力股”的重要性。而自诩“潜力股”的多半是在打造“潜力股”的人设,与真正的潜力股没有关系。通常,潜力股都不长着人们想象中的样子。并且,没有绝对的潜力股,此时算有潜力,风向变后,彼时就没潜力了。在deepseek问世前,英伟达潜力无限;等deepseek出来,道路方向改写,英伟达股价崩盘,前途未卜。
所以,在无人问津的时候,看到其价值并敢投资,此人本身就是增值财富的创造者之一。与其说财富是对冒险者的奖励,不如说冒险者承担着风险共同创造了财富本身。毕竟,连同一句话,都能甲说令人笑,乙说令人跳。同一件事,甲做成功,乙做成仁,太正常了。刘皇叔织席贩履之时,表面又与其他贩夫走卒何异。诸葛亮敢出山相助,必然看到了刘皇叔的价值,以及自己在其麾下的价值体现。与其说他“看出来”,不如说他是价值(蜀汉政权)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更有甚者,做到了风向本身。刘邦、朱元璋起家的班底都是微时伙伴,出场皆路人甲乙,但这帮起风者不仅借运起势,更造运造势,并最终永垂不朽。
只是,这些都是千年一遇的奇观。普通人认为参考性不大。普通人相信“大富靠命,小富靠勤”;但实操上,嫌大富风险大,嫌小富来得慢。唯一能满足普通人诉求的是“充满安全感的一夜暴富”。能满足这一幻想的只剩——“跟着大佬买在人声鼎沸时”。
因而,几乎所有的骗子都是PR大师。众所周知,所有高调的富人都在网上。在被整顿封号之前,竟然还有人的认证是“富贵博主”。在博主已经高度职业化的当下,炫富是流量密码,大佬是人设,目的一定是搞钱。合法的搞钱是赚钱,不合法的就是诈骗了。
这就又cue到了最近被骗千万的B站博主,他被另一个比他“还富贵”的博主骗了。各种分析已汗牛充栋,这里只提一点,人们往往认为富人有钱,应该不会骗人;说不定还能从他那儿捞点好处。巧了,“富人”也知道你这么想。于是,“富人”骗人首先打造人设,豪宅豪车豪表;然后,利用别人以“他不会缺我这三瓜两枣”“他能带我发财”这两种心态卷款跑路。
值得引以为戒的是:除了在某乎某博某音某红薯之外,一百万人民币,是钱。不是三瓜两枣,在曾经的缅北是巨款大单。你以为富人赚钱都是怎么赚的?几百亿几百亿赚的吗?在传统制造业,年营业额真正几百亿的企业,企业一哥已然明星企业家,上电视登报纸,各种书记市长握手,一会儿人大一会儿政协的这种,企业年纯利润就几千万。也就是一场诈骗,相当于这样的企业一个季度的纯利润归零,即一个季度几万号、几十万号人全白干。
打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就像很多女人对“渣男”有误解:“他如果想找个人玩玩而已,随便找一个不就行了,何必对我各种好”云云。——他怎么随便找?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未婚男人想获得性,只有谈恋爱。
于是,很多人说,那不投资了,打工算了。打工也是投资的一种,只是入股的是你的时间。有些人打工也是“买在人声鼎沸时”。每次加入一家公司都是在它即将崩盘时。在现实中,很多人选公司就是图名头好听,不追求个人发展,甚至不追求挣钱。所有的上进与努力,都是为了看上去不错而已。如果这样的人想落地,拿到真正的结果,他一定得找“击鼓传花”的下一个。你猜,他会找谁?
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婚恋市场如同修罗场。各种婚前条件侦探已成新职业。男人也打算在这个场上真正变现,拿到大结果。搞一堆虚名光环,只为打造“人声鼎沸”的假象,以求溢价。
现在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的含金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