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仅剩3天,一则重磅曝光却提前撕开了餐饮行业的遮羞布,“杨铭宇黄焖鸡”暴雷了。
3月12日,有关#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想调查##杨铭宇黄焖鸡致歉#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截图自微博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天塌了”“这家我经常点”“痛心疾首,令人震惊”“不会再点了”“食品安全什么时候才能重视”……
截图自微博网友评论
发酸食材回锅、剩菜再上桌,卫生触目惊心
国务院食安办挂牌督办!
据悉,3月12日,新京报体曝光,杨铭宇黄焖鸡多家加盟店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剩菜回收清洗后再售卖,使用隔夜发酸土豆片,变质牛肉涂红色素充当鲜牛肉等。除了食品安全触目惊心之外,还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表现在大量无证人员直接上岗,员工工作过程中抽烟、徒手接触食材,生肉放在垃圾桶上等等。
以上截图自新京报微博视频号
根据媒体爆料,涉事门店分别位于河南郑州、商丘的三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加盟店。当记者质问吃出问题怎么办时,后厨员工则见怪不怪,声称出问题都是饭店的事,和员工没关系。
12日下午,商丘市虞城县市监局通报“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通报称,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已对涉事门店查封,对食材封存检验,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
截图自虞城县市场监管局
事件在出来之后,12日下午济南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致歉信,信中承认对加盟商“监督执行存在重大漏洞”,宣布整改措施。
对于三家涉事门店进行永久关闭,启动全国2000余家门店的“深度排查计划”,建立突击检查与员工培训考核机制。
截图自杨铭宇微信公众号
美团数据显示,3月12日当天“黄焖鸡”关键词搜索量骤降42%,外卖平台出现大规模退单潮。
而在“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后厨乱象”舆情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3月13日,国务院食安办向山东省食药安办、河南省食安办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对两地核查处置工作实行挂牌督办。
截图自微博官网
13日,根据新京报,杨铭宇黄焖鸡餐饮公司总经理李维森表示,总部正在给全国加盟店加装后厨监控。李维森告诉记者,将采取暗访的方式加强对加盟店的监管。目前,全国多地市监局,正在对杨铭宇黄焖鸡加盟店进行检查。李维森称,公司市场部人员将在本周内基本完成对全国加盟门店的排查。
截图自新京报微博视频号
后厨乱象早有前科,食安隐患难消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首次遭遇食品安全问题的质疑。
2024年9月,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就因为#公司订51份黄焖鸡米饭超20人中毒#事件而登上热搜。
截图自微博
据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2024年9月8日,河南省郑州市王女士自述公司订餐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绿地新都会店),员工就餐后半数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多人就医后被诊断为食物中毒,当地卫健委已介入。王女士称,午餐都是由公司统一预定,9月5号中午就餐当天晚上就有员工身体不适,当时订了51份餐,公司有超20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有6人住院治疗。
除此之外,2024 年 7 月 ,成都银泰城店外卖被曝吃出老鼠,顾客投诉后,门店停业整顿,当地市场监管局和警方介入调查。
2023年5月,北京一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因后厨环境脏乱差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并责令整改……
快消前瞻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杨铭宇黄焖鸡,发现共有投诉注意到,条,其中不少消费者投诉杨铭宇黄焖鸡出现毛发、虫子等异物。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根据公开信息,“杨铭宇黄焖鸡”由杨晓路于2011年在济南创办,作为中国黄焖鸡品类的知名品牌之一,将一道传统鲁菜演绎成爆款,该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亲民的价格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走红。
此后,杨铭宇黄焖鸡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快餐、预制菜巨头,公司十余年间在全国200个城市开出6000余家店,加盟店遍布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累计100余家店。
截图自杨铭宇黄焖鸡官网
根据官网,品牌成立十余年间更是斩获餐饮行业众多权威奖项,通过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杨铭宇餐饮管理公司起草并制定了黄焖鸡米饭行业标准,黄焖鸡米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董事长杨晓路先生被评选为“了不起的山东人”荣誉称号、曾荣获“山东餐饮行业诚信自律贡献人物”。
截图自杨铭宇黄焖鸡官网
然而,尽管杨铭宇黄焖鸡在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地位上取得了显着成就,但其快速扩张的背后也埋下了隐患。随着门店数量的激增,尤其是加盟模式的广泛推行,品牌在管理上的短板逐渐暴露。规模的扩大并未完全匹配管理能力的提升,导致食品安全、品控一致性等问题频发。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次杨铭宇黄焖鸡事件折射出连锁餐饮“重扩张、轻管理”的普遍困境。浙江大学商业评论建议,品牌需建立物联网监控系统实时追踪后厨动态,而非依赖“事后灭火”。
中国餐饮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快餐行业67%的投诉涉及加盟店,推动“突击检查直播”“食品安全黑名单”等透明化监管成为公众呼声。
据新民晚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将至,“外卖员从来不碰的外卖”也在今日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爆料,早在之前就有骑手爆料过,千万不要点黄焖鸡,一般没有堂食的饭店基本上都是预制菜。
截图自微博官网
事实上,从“外卖顶流”到“避雷榜单常客”,黄焖鸡品类的兴衰轨迹恰是快餐行业困境的缩影。而杨铭宇事件更揭示更深层危机:当资本将餐饮业异化为“流水线快钱游戏”,标准化操作流程让位于成本压缩竞赛,食品安全便成了最先被牺牲的筹码。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数据已然敲响警钟:热搜词条“快餐顶流黄焖鸡为啥没人吃了”收获1.2亿阅读量,外卖员直言“闻到味道都想吐”,这些民间口碑的溃败,远比企业业绩上的数字更触目惊心。
随着 \"预制菜国标\" 的出台和 \"阳光厨房\" 工程的推进,中国快餐业或将迎来洗牌期。那些能在效率与安全、规模与品质间找到平衡点的品牌,方能在这场变革中突围重生。毕竟,消费者永远愿意为真正的 \"放心餐\" 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