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时隔近四年,新一轮减持。
大基金一期启动对中芯国际的新一轮减持。
3月31日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称,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鑫芯香港”),在3月28日对该公司的持股权益发生变动。
本次权益变动,鑫芯香港共对中芯国际减持1130万股,减持数量占中芯国际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14%。权益变动后,鑫芯香港对中芯国际的持股比例为6.91%。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中芯国际表示,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不涉及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亦不会导致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发生变化。
股权结构显示,鑫芯香港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下称“大基金一期”)全资孙公司,对中芯国际持有的股本性质为流通H股。
据披露,大基金一期系于2015年通过鑫芯香港入股中芯国际,双方约定大基金一期认购中芯国际47亿股。在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发行上市前,大基金一期直接持有其15.76%的股份。
大基金一期对中芯国际的上一次减持还是在2021年第二季度。
据历史股权信息显示,自2021年上半年末至2024年末,大基金一期对中芯国际的持股数未有过变化,直至今年一季度对中芯国际进行减持。大基金一期通过孙公司鑫芯香港,目前仅对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两家公司持有股份。
成立于2014年的大基金一期,按其原定的投资计划,2024年正处在回收期的最后一年,密集退出已投项目,属于符合基金回收阶段的正常行为。按照规划,大基金一期与二期均有为期15年的投资计划,包括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五年。2025年至2029年将会是大基金一期投资的延展期。目前大基金二期也已进入回收期。
此外,大基金三期已于2024年5月成立,注册资本为3440亿元,超过大基金一期、二期注册资本的总和。
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
3月27日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创历史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滑23.3%。毛利率为18.6%,产能利用率为85.6%。
截至2024年末,中芯国际总资产约3534亿元,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晶圆月产能达到94.8万片。
中芯国际财报称,2024年,半导体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消费电子等终端产品市场逐步企稳回升,智能穿戴、物联网设备等新兴市场需求持续扩张,成为推动半导体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长期看,全球半导体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短期的供需失衡不会影响行业的中长期向好。伴随着家居、教育、科研、商业、工业、交通、医疗等各领域应用设备智能化需求的上升趋势,市场活力逐渐恢复,终端市场规模获得持续改善,产业链主要环节逐步回暖。
报告期内,中芯国际在整体处于行业上行周期的大环境下,把握日益增长的制造需求,通过快速识别客户市场份额的增量品类,积极主动地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组合,聚焦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平台技术支持与设计服务。
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除了人工智能继续高速成长外,市场各应用领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长。外部环境给2025年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据此,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中芯国际给出的2025年指引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2024年持平。
此外,中芯国际董事长刘训峰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2025年是中芯国际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面对挑战与机遇,公司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中芯力量。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