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都匀市,作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诸多革新,旨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都匀市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教育资源布局调整

调整背景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都匀地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方案的通知》,都匀市对城区部分学校校点布局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旨在优化全市教育资源布局,缓解学前教育学位不足的压力,并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调整措施

  1. 都匀二幼迁址:都匀二幼整体迁入黔南师院附中旧址过渡办园,扩大运动场地,增加班级数量,缓解学前教育学位不足。
  2. 三中、六中整合搬迁:都匀三中、六中整合搬迁至老都匀二中办学,扩大校园面积,改善教育配套设施,满足优质教育均衡发展需求。
  3. 民中初中部整合:都匀民中初中部6个班整合到都匀四中,整体搬迁至都匀三中现址办学,解决安全隐患,改善办学条件。
  4. 六中现址作为二小南校区:都匀六中现址作为都匀二小南校区,新增330个小学学位,缓解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融合发展

发展背景

都匀市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探索“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的融合发展模式。

具体措施

  1. 组织架构融合:实施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如社区党委书记兼任“五老”工作室主任和老年大学校长。
  2. 课程活动融合:在老年学校课程中设置关心下一代实践活动课,让老年学员学以致用。
  3. 资源共享融合:社区老年学校的学员和青少年共享社区图书室、志愿服务站等服务阵地,拓展未成年人活动空间。

合作办学签约仪式

合作背景

北京长水教育科技集团与都匀剑江中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都匀市教育事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合作目标

  1. 秉持教育的政治属性: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加强“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
  2. 遵循教育的人民属性:助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让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人民群众能够在本地享受到优质教育。

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引才渠道拓展

都匀市通过特岗计划、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渠道,引进补充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校优秀毕业生,近三年共招引教师331人。

教师培养体系

都匀市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构建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善教师“五级”梯队培养机制。

教师激励机制

都匀市出台《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续(竞)聘实施方案》,赋予学校和校长自主办学权,激活校长的办学积极性。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目标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全市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改革措施

  1. 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激发校长办学积极性。
  2. 推进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3. 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教师学区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结语

都匀市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探索“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融合发展、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未来,都匀市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