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6日凌晨,中国新茶饮赛道迎来历史性时刻——霸王茶姬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计划以股票代码“CHA”登陆纳斯达克。若成功上市,这将是首个叩开美股大门的中国茶饮品牌,也标志着中国新茶饮的全球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霸王茶姬可以说是过去两年新茶饮赛道当之无愧的网红,从区域品牌进化到全国性品牌,其门店规模短短两年呈现指数型增长,从2022年1087家激增至2024年的6440家;营收同样亮眼,2023年46.4亿元,2024年突破124亿元大关,20.3%的净利润也处于行业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冲刺美股IPO的关键阶段,霸王茶姬同步还在加码数字化布局。细心网友发现,霸王茶姬已在上海、杭州、湖北等门店上线最新的支付宝\"碰一下\"点单或支付功能,向资本市场展示科技赋能的布局决心。餐宝典也关注到,奈雪的茶、古茗、蜜雪冰城等多个已上市头部茶饮企业已集体落子“碰一下”服务。

1

霸王茶姬冲刺美股

今年以来,中国新茶饮赛道持续升温,颇为热闹。

就在过去一个多月内,古茗与蜜雪冰城接连登陆港交所。并且,蜜雪冰城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0%引发行业热议,也体现了市场对现制茶饮的信心回暖。

如今的霸王茶姬正处于品牌业绩与势能高点,业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上市节点。

500

招股书提到,霸王茶姬此次募资将用于海外门店扩张、供应链网络建设及产品研发,部分用于科技投入。经过过去7年的发展,这家茶饮企业在后台已构建起一套精密的技术网络,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标准化品控:其门店广泛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制茶设备,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和运营,减少店员手工操作,将口味误差率缩小到千分之二,平均出餐效率提升至8秒/杯;

供应链优化:库存周转天数仅5.3天,物流成本占比不足GMV的1%,显着低于行业均值;

五个在线:招股书显示,霸王茶姬已实现“产品交付、人、货、门店、支付”五大环节在线化,支撑全球6000多家门店的高效协同。

这套系统确保了霸王茶姬6000多家门店的品质稳定、口味统一,同时也正在重塑行业竞争规则。当多数品牌还在比拼产品上新速度时,霸王茶姬已通过数字化将单店月均GMV推升至51.2万元,净利率达20.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霸王茶姬试水“碰一下点餐”

在资本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霸王茶姬和支付宝的合作,也引发了社交媒体的热议——它能够“碰一下点餐”了。

2024年7月,支付宝推出了一项新功能“碰一下”,随即在全行业引发了一股“碰一下支付”的应用热潮。此后,“碰一下”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到11月25日,支付宝正式发布了“碰一下点餐”数字化方案,并向全行业开放。发展至今,市场热度持续发酵,资本市场甚至衍生出了“支付宝碰一下概念股”标签。

“碰一下点餐”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据餐宝典观察,“碰一下点餐”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一是便捷,不用打开支付宝App,只需解锁手机碰一下即可点餐;

二是场景丰富,比如昏暗的环境下,不用打开手机灯光,也能轻松碰一下点餐;

三是新潮,更受年轻人喜欢。

这样的体验,仅在小红书上,“碰一下点餐”相关笔记的浏览量已接近100万。

500

霸王茶姬近日就将其用到了门店会员系统,并且在上海武康路门店高调推出了“支付宝碰一下点单送999杯奶茶当奶茶霸王”的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大量关注,甚至还有网友调侃霸王茶姬同时脚踏新茶饮和“碰一下”两大概念风口。

500

3

头部企业纷纷落子

“碰一下”会成行业标配吗

跟霸王茶姬一样,能够“碰一下点餐”的餐饮品牌还有不少,包括华莱士、老乡鸡、乡村基、陈香贵、小菜园等。数据显示,该技术自2024年推出后,截至当年11月便已覆盖超10万家门店。

对餐饮企业来讲,“碰一下点餐”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提升运营效率。如前所述,“碰一下点餐”能让顾客快速完成点单,从而让门店的运营效率得以提升。

二是提升品牌形象。“碰一下点餐”深受年轻顾客喜爱,餐饮商家接入这一服务,无疑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科技感”,在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数字化方面获得加分,从而吸引更多追求时尚的消费者。

三是提升品牌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数字化将是餐饮品牌突围的关键。接入“碰一下点餐”,结合优惠券等精准营销能力,有助于提升品牌的数字化水平,进而提升其竞争力。

此外,“碰一下点餐”当前正处于推广阶段,平台正加大投入力度,消费者在使用时可以享受优惠,这有助于餐饮商家更好地服务顾客,加强商家与顾客之间的粘性。

如今,除了霸王茶姬以外,古茗、蜜雪冰城和奈雪的茶等上市企业也已纷纷布局“碰一下”支付或点单,可见“碰一下”已成为头部茶饮企业的标配。

4

结语

NCBD(餐宝典)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茶饮市场规模达2185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25年达到2425亿元。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霸王茶姬的系列布局,既是技术赋能的消费体验升级,也是新茶饮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的缩影。当它带着“东方星巴克”的野心冲击美股时,资本市场关注的或许不仅是GMV数字,更是其能否将中国的茶文化,通过一套可复制的数字化模型,真正推向全球。

而对于消费者,这场创新的终极意义或许很简单:让一杯好茶,更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