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原料药厂商都在争做转型先行者。
这些厂商开启了怎样的叙事?又遭遇了什么阻力?就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博瑞医药这家药企的发展。
据博瑞医药最新发布的财报,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8.74%。这背后,在业务体系上,博瑞医药已经实现原料药与制剂一体、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
不过,转型、延展之类的动作,往往伴随着阵痛。
目前,博瑞医药的盈利压力其实不小。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6.5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下降3.12%。据悉,自2022年以来,博瑞医药的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
大手笔进行研发是公司盈利不足的一大因素,而未来博瑞医药能否展现出更健康的财务状况,就需要看其当前开发的产品价值和相关市场环境了。
立体化经营,打通三大主线,筋骨活络
仅从业务布局而言,博瑞医药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
根据博瑞医药财报介绍,公司以特色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为起点,在做大做强特色原料药产业的同时,不断向下游制剂领域延伸,贯通了从“起始物料→高难度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制剂”的全产业链。
具体到产品层面,依托发酵半合成技术平台、多手性药物技术平台、非生物大分子技术平台、药械组合平台及偶联药物技术平台等核心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公司已经走出了两条产品开发路线。
一是仿制药。博瑞医药主要聚焦市场相对稀缺、技术难度较高的品种,已掌握包括恩替卡韦、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钠、泊沙康唑、依维莫司及磺达肝癸钠在内的四十多种高端药物的生产核心技术。
二是创新药。通过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博瑞医药正在孵化独特的、短期内难以仿制的、具有高度差异化和较大临床价值及商业价值的产品。另外,公司将根据战略布局及产品情况,灵活选择自主申报或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将产品最终推进至上市。
双线并行,也使得博瑞医药能够深入更多疾病地带,目前公司现有产品就已覆盖抗病毒、抗真菌、免疫抑制、呼吸系统、抗肿瘤及代谢等治疗领域。
在此基础上,博瑞医药积极全球化迈步,其产品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实现了销售。客户合作方面, 公司与以色列梯瓦制药(Teva)、美国Viatris、日本明治、印度太阳制药(Sun)、韩国Penmix、荷兰帝斯曼(DSM)、日本安斯泰来(Astellas)、英国hikma、加拿大Apotex等全球知名的仿制药和原料药巨头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与国内的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华东医药、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大型医药企业也有商业合作。
总体来看,目前博瑞医药形成了一个比较立体、多元的发展模式,前文提及的“原料药与制剂一体、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就是这一模式中核心且重要的三条主线。公司增长逻辑十分清晰。
与此同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进一步确认了上述模式的可行性。
可以看到,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医药研发技术升级等趋势出现,已经打开一个极具想象力的产业。
根据Frost Sullivan数据,2022-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从14950亿美元增至20908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位居第二。
宏大的产业叙事下,博瑞医药无疑大有可为。2024年,其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1.49亿元,同比增长12.27%(其中,制剂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6.77%至1.61亿元),就一定程度反映出庞大的市场需求叠加药企的多元化经营,还是有望产生不小的商业价值。
当然,企业自身还有更大野心。于博瑞医药而言,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打造高技术壁垒、发展高端复杂制剂。但在穿越这一周期过程中,也将面临盈利考验。
往高附加值领域进发,GLP-1类药物承载了野望
一直以来,博瑞医药都想立足于行业前沿,讲出一个“一鸣惊人”的发展故事,
这靠原料药、仿制药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对于现在的博瑞医药而言,要做前沿,就要做更能展现自身技术实力、开发门槛更高、附加值突出的创新药。
根据财报,博瑞医药重点在代谢疾病领域开发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在呼吸吸入为主的药械组合领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线。
2024年,公司创新药及吸入制剂合计研发投入占公司研发投入的62.78%,同比增长77.37%;其中创新药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97.30%,吸入剂投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2.27%。
显而易见,博瑞医药在创新药开发上“铆足了劲”。不过,随着经营成本加大,公司也不得不面对利润持续流失的局面。与此同时,更大的增长希望也已寄托在新的产品管线。
目前,博瑞医药最引市场关注的在研产品就是BGM0504注射液。据财报,该款产品是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双重激动剂,可激动GIP和GLP-1下游通路,产生控制血糖、减重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生物学效应,展现多种代谢疾病治疗潜力。
截至财报披露日,BGM0504注射液2型糖尿病治疗和减重两项适应症已获得国内Ⅲ期临床试验伦理批件,目前2型糖尿病适应症和减重适应症Ⅲ期临床均按计划顺利推进中。
又是一款GLP-1类药物,博瑞医药显然是赶上了风口,但也进入了内卷势头更强劲的红海。
博瑞医药在财报中提到,据Frost Sullivan研究,在疾病领域,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平稳发展,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领域热度提升,研发靶点中GLP-1RA热度最高。
基于该靶点的二型糖尿病(T2DM)及减重药物市场颇具吸引力。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T2DM GLP-1RA的市场规模由7亿元扩大至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9.7%,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6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1%。
减重方面,市场需求也十分广阔。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已由2018年的2.13亿人上升至2022年的2.59 亿人,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3亿人。
由于超重与肥胖问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均有关系,我国已正式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这一趋势下,博瑞医药也看到了深入创新药布局的重大机遇。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多数药企都看到了这一机遇,并掀起了竞速赛。
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0余款GLP-1受体激动剂获批上市,在研新品涉及过百款,其中1类新药至少有43款。从研发进度上看,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信达生物、远大健康、派格生物、东阳光药、礼来等企业的产品遥遥领先。
这种情况下,博瑞医药有多少机会?“豪赌”GLP-1类药物的关口,博瑞医药能否找到一个盈利平衡点?均具有不确定性。
来源:医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