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配送,战况几何?

近年来,即时配送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量达到420亿单 ,配送用户规模超过7亿人次,预计 2024 年全国即时配送订单规模将超过480 亿单。作为当前物流领域的典型代表行业之一,即时配送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运用数字技术和人力众包等社会物流资源,为外卖餐饮、即时购物及应急需求等线上消费活动提供点对点、无中转、即需即送的快捷配送服务。

500

即时配送市场在高位保持持续增长,头部企业发展活力强劲。美团2024年前三季度即时配送订单量达到187亿单,同比增长18%;阿里2024年9月份发布的季度业绩显示,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4%;闪送2024年上半年营收从2023年同期的21.22亿元增至22.84亿元。

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性到家消费业态即时零售,更为促消费注入强劲动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即时零售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

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与高速增长趋势,吸引了众多巨头纷纷投身其中。美团、饿了么、顺丰同城、背靠京东的达达等,都在这片蓝海中激烈角逐,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即时配送领域不仅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运力配送能力,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配送网络,还需要有足够的流量支撑单量规模,吸引大量商家与消费者入驻平台。激烈的竞争下,不少入局者都面临着持续亏损的难题,达达便是其中之一。

达达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达达集团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与挑战。2014年6月,达达快送正式上线,创立众包物流模式,在同城即时配送领域崭露头角。彼时外卖市场兴起,配送需求大增,达达凭借创新的众包模式迅速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15年4月,京东到家正式上线,开启了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探索。12月,达达集团与永辉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初步展现其在商超配送领域的布局。

2016年是达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4月,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形成“零售+物流”的合力,聚焦即时零售,重点发力商超领域。这一合并使得达达获得了京东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以及商流资源,逐步搭建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年6月,达达与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商超即时配送领域的地位。

此后几年,达达不断拓展业务能力与服务范围。2017年3月,达达快送构建即时配、落地配、个人配全场景服务能力;2018年3月,达达战略升级,以“五大赋能”助力实体门店;2019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达达集团,达达更名为达达快送。2020年6月5日,达达集团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

上市后的达达与京东的合作进一步深化。2021年3月22日,京东集团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京东持有达达集团约51%股份。2022年8月22日,达达集团正式回归京东,组织架构发生重大调整,达达集团CEO蒯佳祺离职,由京东零售 CEO辛利军接任。

2024年,达达集团再次迎来重大变革。5月15日,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总净营收为24.5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5.35亿元相比下降 3.3%。次日,达达集团宣布业务全面融入京东生态,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全面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8月,达达快送更名为“达达秒送”。

从业绩数据来看,达达集团近年来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24财年,达达集团净收入约为 96.64 亿元,较前一年下降8%。在非通用会计准则下,集团净亏损约为4.26亿元,亏损幅度较前一年度扩大24.56%。其营收主要来自京东秒送和达达秒送两大板块。

2024财年,达达秒送净收入58.05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44.6%,增长主要源于各连锁门店市内配送服务订单量的增加;京东秒送净收入为38.59亿元,同比降幅达40.6%,主要由于在线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减少以及配送服务和其他收入下降 。达达集团在2024年全年录得净亏损20.3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14%,这表明达达在盈利之路上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达达持续亏损,原因何在?

在即时配送这片竞争激烈的战场上,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使出浑身解数。

美团凭借其在外卖领域的深厚根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与商家资源,配送网络覆盖广泛,订单量持续增长。饿了么背靠阿里这棵大树,在资金、技术与流量上获得强力支持,不断优化配送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在配送费用方面,美团、饿了么常常推出各种补贴活动,如新用户首单减免配送费、满减优惠等,以吸引消费者下单。商家入驻平台时,也会享受一定期限的配送费优惠政策,这使得平台在配送价格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达达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获取订单,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推广与骑手激励。在骑手招募方面,为了吸引足够数量的骑手,达达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与其他平台相比,达达在骑手每单配送费用上并不占优势,导致部分骑手更倾向于选择订单量多、收入更高的平台接单。为了弥补这一劣势,达达推出额外的奖励政策,如完成一定数量订单的额外补贴、高峰时段的加价奖励等,这无疑增加了订单获取成本。

在市场推广上,达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但由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较大,品牌认知度较高,达达的推广效果相对有限,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同时,达达采用的骑手众包模式,虽然具有灵活性高、可快速扩充运力等优点,但也带来了诸多管理难题与高昂的成本。众包骑手数量众多且分散,管理难度大。骑手与平台之间是非雇佣关系,平台难以对骑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约束。

而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骑手的薪酬支出成为达达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留住骑手,达达需要不断提高薪酬待遇,这进一步增加了人力成本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达达的骑手薪酬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逐年上升。除了骑手薪酬,达达在技术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为了提升配送效率与服务质量,达达需要不断优化配送算法、开发新的技术应用,但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且研发成果的转化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难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在营销推广方面,达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举办促销活动等,以吸引用户与商家,但这些投入的效果并不稳定,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再加上,从成立之初,达达与京东便紧密相连,在业务和资源上对京东存在较高的依赖。京东是达达的重要客户与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订单资源与资金支持。在业务方面,京东到家业务是达达营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京东平台上的商家订单为达达提供了稳定的业务量。在资源方面,京东在物流、技术等领域的资源为达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种高度依赖也给达达带来了潜在风险。一旦京东的业务策略发生变化,达达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如果京东加大对自有物流体系的投入,减少对达达的订单分配,达达的业务量将面临下滑风险。若京东调整与达达的合作方式,如降低佣金比例、提高合作门槛等,达达的收入也将受到直接冲击。

未来,达达还有新故事吗?

尽管达达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未来仍存在一些发展机遇与潜在的新故事。

(一)业务拓展与多元化尝试

达达在即时配送和即时零售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在即时配送方面,除了现有的商超、餐饮配送业务,达达可以将业务拓展至更多领域,如生鲜配送、医药配送等 。

在即时零售领域,达达可以深化与线下商家的合作,拓展商品品类,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与更多的中小商家合作,帮助他们实现线上业务拓展,增加商品的丰富度,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推出定制化的配送服务,根据消费者的时间要求、配送地址等因素,提供更加灵活的配送方案,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如社区团购、前置仓等,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社区团购模式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和配送,降低商品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前置仓模式则可以将商品提前存储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进一步提高配送时效。

(二)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技术创新是达达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在配送过程中,达达不断优化智能调度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订单与骑手的精准匹配,提高配送效率。通过对历史订单数据的分析,预测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订单量,提前调配骑手资源,减少骑手的空驶时间,提高订单完成率。优化配送路线规划,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天气等因素,为骑手规划最优配送路线,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速度。

达达还积极探索无人配送技术的应用,与京东物流、白犀牛等合作,共同打造无人配送生态。无人配送在规模化应用下具备配送成本更低、载重量更高、稳定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等特点。未来,随着无人配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路权的逐步开放,无人配送有望成为达达配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与京东的协同发展

京东作为达达的重要股东与合作伙伴,对达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京东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技术和流量资源,与达达的协同效应明显。在供应链方面,京东可以为达达提供更稳定的商品供应渠道,确保商品的品质和价格优势。通过整合京东的仓储资源,达达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货物调配,减少库存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在技术方面,京东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可以为达达的智能调度系统、无人配送技术等提供支持,助力达达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运营管理。

在流量方面,京东庞大的用户群体可以为达达带来更多的订单。京东将达达的服务接入京东 APP 等平台,让京东的用户能够更便捷地使用达达的配送服务,增加达达的订单量。双方还可以在营销推广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出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达达的服务。通过与京东的深度协同发展,达达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即时配送和即时零售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业务的突破与增长。

达达破局,道阻且长

尽管即时配送行业竞争激烈,达达持续亏损,但它并非没有未来的发展空间。

业务拓展与多元化尝试为达达打开了新的市场大门,生鲜、医药配送等领域的潜力巨大,个性化服务与新业务模式的探索有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是达达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驱动力,智能调度系统与无人配送技术的应用,将不断优化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与京东的协同发展是达达的重要优势,双方在供应链、技术和流量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将为达达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助力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当然,达达在实施这些发展策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领域的市场开拓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与耐心。在未来的发展中,达达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只有这样,达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书写新的商业故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