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我国首艘超级航母“福建”舰在3月下旬进行了第七次海试,有两张卫星照片显示,正在渤海水域进行海试的福建舰频频机动驶出“诡异航迹”,出现了多道直线与“S”形航迹,足见该舰动力配置表现着实不俗。此外在航母旁边还出现了疑似水下爆炸的水柱,直径超过1000米的水柱巨浪,据此有人认为福建舰可能完成了抗冲击试验。
福建舰第七次海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黄海北部水域展开,为期3天,即3月20日~3月23日。第二阶段以渤海湾为主,为期12天,即3月23日~4月3日。根据葫芦岛海事局此前发布的航行警告来看,福建舰此番在渤海湾划定的海试水域,与第四次海试时(2024年9月8日~9月25日)相比有所扩大,于是外界认为估计与舰载机弹射测试有关。
卫星照片中出现了疑似因抗冲击试验所产生的“浪花”,加之福建舰距离这朵“浪花”较近,对此网上有说法指出,福建舰疑似完成了抗冲击试验。这极有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然而通过放大这张卫星照片可以看出,所谓的“浪花”应该是一朵云团,这说明福建舰尚未进行上述试验。
福建舰在渤海驶出那些“诡异航迹”,更值得探讨。福建舰“诡异航迹”说明该舰在组织实施航行测试,也叫船舶性能测试,内容包括航速测试、停船测试、回转测试及初始回转性能测试、Z形操纵测试、救生测试、航向稳定性测试等。
航速测试旨在获取舰艇在不同海况、不同吃水条件下,不同的主机转速对应的实际航速和燃油消耗量。是为了给舰载机的起降制造顺风、逆风和侧风等复杂条件尤其是测试福建舰在差异化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高航速。在电磁弹射器上舰以后,航母高速航行的甲板风依然很重要,甲板风可赋予舰载机更多的起飞初速,而且高航速带来的初加速有利于降低储能压力,还能避免因频繁高能弹射造成舰载机结构受损。
我军舰载机都要求具备“四气象”作战能力,因此必须对应在昼间简单、昼间复杂、夜间简单、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测试出福建舰的极限航速。
回转测试和初始回转性能测试、Z形操纵测试、救生测试等等是对福建舰的机动性测试。目的是判断福建舰在编队展开、规避攻击、躲避障碍及营救落水舰员等特殊情况下能否快速、准确地实现航行状态切换,主动力能否对应实施行之有效的停车、变速、加速;同时,回转测试及初始回转性能测试、Z形操纵测试、救生测试。
上述航行测试需在2~5分钟内,每隔20秒甚至更短时间测量和记录舵角、方位角、航速、操舵次数及最大操舵角度。用这些参数形成的数据沉淀来评判测试结果,并给出改进方案。
通过以上介绍可知,出现在渤海湾内的多道直线及“S”形航迹,表明福建舰正在就极限航速、规避攻击及躲避障碍等核心内容开展测试。航空母舰的极限航速不仅反馈在舰载机起降作业方面,还能赋予航空母舰巨大的机动性。例如未来福建舰需要快速抵达某任务海区进行攻防作战时,极限航速便能在此时发挥出作用。
军舰进行小半径的剧烈机动,是有战术意义的。卫星照片里的“S”形航迹,显然是围绕规避打击与躲避障碍来进行的。对于排水量达80000吨的福建舰来说,属于是“四两拨千斤”的活儿,同时也对动力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航母最小半径转弯的测试,也称为“安德森回旋”,就是在海面上划出多个漂亮圆弧。是航母舰艇实际航行能力、操纵性能的关键性指标。“S”形航迹除了可进行防空和反导作战,可在最短时间内把舰体防御力量最强的一面调转到导弹来袭方向。此外,紧急转弯还能够摆脱尾流自导鱼雷的追踪。
考虑到海试区域面积的扩大、极限航速测试的开展等迹象来判断,福建舰在第七次海试过程中,很大概率已经进行了舰载机弹射测试作业。福建舰第七次试验说明了试航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即将交付服役,相信不久以后会有官方发布的弹射舰载机画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科罗廖夫的军事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