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这么多大聪明的见解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从而导致越来越多人不从事吃力不讨好的劳动力培育。

既然生育本质是劳动力的培育,那么劳动力的的生产和培养成本,就不应该由男女来承担,而应该是国家来负责。

(我知道会有脑子转不了弯的人会否认这点,争论是无意义的,只要你以外星人的角色看待地球人类,就会肯定这一点。我没兴趣跟脑子欠的人争论,只希望此文能让更多看清本质的人提出更多好的建议怎么解决,付出劳动力培育成本的家庭,却得不到多少劳动力带来的好处。其实,就是分配问题了,目前中国的分配绝对存在极大、极多问题的。我也没心思写太多,毕竟不是领社科工资的。

概括一下目前婚姻和生育情况

​高速进入工业化和城市服务商业化的人中国人个体,无论男或女,生存不再依赖家庭,也就是不再依赖婚姻。

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清楚为什么西方欧美和日韩的结婚和生育率下降原因,那拜托别参与本文的讨论了。

在社会的工业化和商业化中,个体在城市化的社会中得到各种商业服务,提供了大量原本由家庭提供的劳动和服务。在这个时候,婚姻和家庭就会面临无用化的威胁。

在几千年的中国小农经济社会中,家庭(婚姻)或者是家族是能给个人带来很大的生存保障和服务。所以儒家给中国设计那套家庭理念很好的维系了这个文明二千年。

但在中国高速进入工业化和商业化社会后,我们的文科生为绝对主力的社科学者明显智力不够、跟不上了这变化 ,丝毫没有察觉。在法律的层面,没有尽得对保护劳动力培育者(家庭或单亲家庭)的保护和分担成本,将这劳动培育成本完全扔给了培育者。

而2000年的儒家社会中,儒家设计的是,劳动力的培育方是才能继承生产资料(土地),“孝”文化、家长制也是跟这有相当关联,出力者得利,所以小农社会中,相当重视生育,因为劳动力培育成功,代表着能为家庭制造生存物资、给家庭成员提供多种服务和保障、继承土地等生产资料之用。当今中国社会,年轻人相当大部分是月光族,别说为家庭制造生存物资了,还要父母补贴的不在少数。而提供服务和生存保障,如各种商业服务、和社会医疗体系来保障了。但继承土地权这点上,在70年就消失了。那,培育下一代劳动力意味着什么?

每对父母都是伟大的,以前是相对孩子,现在是相对于国家,每对父母更是伟大的。国家和社会没有对他们感恩!

但在现代中国社会,出力培育者得到了什么了?能继承土地吗?培育劳动力换来的是:开支增大、生活质量下降。

而资产的继承,除了中高资产家庭的需要孩子来继承,普通家庭月光族真没必要,能继承的很可能是负债。一旦未来8成家庭不再买房或房产折旧变得0价值的话而进入无固定资产化状态,那就没有任何资产值得培育下一代来继承了。

人性多为自私,不会长期代代无私的为培育国家劳动力付出得不到收益的投入,现象就是不婚、不育。

投入不得利,就不投入,这点在招人的私企也能看出,当产假成本压到私企头上的,私企就会减少招收女性雇员。

国家必须站出来承担它的责任了,别装傻了。

在上一篇贴子写了对未来退休金的建议,就是让工资或收入税中的公共帐户部份,直接作为父母的退休金增加项。让养育社会劳动力的父母比不养育者得到更多,不能在退休金制度上重蹈当年“大锅饭”的覆辙。即使做到这点,对提高生育率的作用肯定会有的、有多大,得尝试地过才知道,希望尽快设定试验特区。

我不是什么专家、学者,纯一个工科生,仅是兴趣+看不过眼才码的字,不想长篇大论,毕竟不会从这得收益。

其他建议,这么多网友,肯定会有想出更多方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