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当一线白领吐槽“面包越卖越贵”“月薪×万吃不起面包”时,一批主打“全场9块9”的烘焙工厂(也叫面包工厂、超级糕工厂,下文统称烘焙工厂),用5.8元的提拉米苏,8.8元的菠萝泡芙,席卷县城,成为县城青年买面包的新选择。

有人把烘焙工厂当做“每周都会去囤货的碳水天堂”,也有年轻人尝试通过烘焙工厂来实现“面包自由”。

从2024开始,“烘焙工厂”在社交媒体上的声量不断攀升,去年年底,一批新品牌入场开设首店,把烘焙工厂的声量推到峰值,2025年初,虽然社媒声量有所回落,但还是远超2023年。

500

烘焙工厂究竟是什么新物种?除了便宜,它还有什么吸引消费者的点?

500

烘焙工厂是个啥?

仔细研究社交媒体上的烘焙工厂、面包工厂,我们发现其实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连锁门店,采用加盟模式,名字后缀往往是“超级糕工厂”。

根据《DT商业观察》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于10家品牌开始陆续开出超级糕工厂。

它们多数从三线及以下城市起家,一些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比如十豆川超级糕工厂从2023年11月起开店,目前在全国已经开出47家门店。

500

这些烘焙工厂的门店设计很像“量贩零食店”,多数采用明黄、橘红、嫩绿等多巴胺亮色吸引注意,将卡通化的IP形象放在门头揽客。

店内面包品类丰富,几乎都是“全场9块9”“9块9任选”。

500

(图片来源:小红书)

另一类面包工厂,是分布在“工厂周边”的直营店,如上海的阿本布鲁特面包工厂店、江苏太仓的莱卡尔面包工厂店,门店的视觉设计虽然没有前者明亮、高颜值,但也产品丰富、价格便宜。

这些工厂大多是做TO B生意(即给品牌代工),现在开始将工厂生产出来的面包直接卖给消费者。

也正因此,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大牌平替”“大牌同款”,比如太仓的莱卡尔面包工厂,原本是烘焙品牌“百卡弗”的代工厂,现在称自己为瑞幸、星巴克烘焙产品的供应商;同在苏州的米诗薇尔食品工厂,则是盒马、山姆的代工厂。

“大牌平替”也是这些烘焙店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太仓莱卡尔面包工厂的品牌负责人姚经理告诉《DT商业观察》,大家持续购买的原因是,“有品牌背书,原料进口,并且产品售价跟五六年前一样,属于个位数。”

500

(莱卡尔烘焙工厂店是苏州面包蛋糕甜品打卡人气榜TOP1)

500

比2元面包店更多SKU,比大牌烘焙更便宜

低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元面包店就曾凭借“便宜”风靡一时。便宜之外,烘焙工厂们还有哪些特点吸引消费者呢?他们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从最直观的产品来看,烘焙工厂和2元面包店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SKU丰富。

我们查看了上述品牌的菜单,发现不管是主打大牌平替的代工厂,还是像量贩零食店的超级糕工厂,品类都很丰富——既有西式烘焙,也有中式糕点、蛋糕、甜品等品类。从蛋挞、吐司面包到碱水、贝果,再到最近爆火的黄油年糕,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或许觉得各种烘焙坊、面包专卖店很多,想吃什么品类都方便购买,但在低线级城市,尤其是社区周边而非商场,烘焙产品的丰富程度其实有限。

以十豆川超级糕工厂在安徽蚌埠的大学城店为例,该门店2km范围内面包烘焙店一共有9家,其中5家都是以蛋糕为主要品类,1家是中式糕饼店、1家专注卖老面包,剩下两家虽然品类多,但人均价格均高于十豆川。

可以想象,种类丰富+低价+开在大学城附近,烘焙工厂在开店之初确实会对附近的消费者有吸引力。

500

烘焙工厂热卖的产品都有哪些呢?

通过整理不同品牌大众点评网友推荐TOP1产品,我们发现热销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曾经火过的“网红单品”,如脏脏包、草莓蛋糕、奥利奥挖挖杯等;二是经典基础款产品,如牛角包、北海道吐司。

上海麦小匠面包工厂的负责人也告诉《DT商业观察》,店里卖得最好的产品就是菠萝包,通常会放在门店的入口处,消费者来了很容易“随手带两个”。

此外,在产品本身就便宜的基础上,品牌们还会在大众点评、抖音上设置几款更便宜的产品用来“引流”。

比如萌鸭琪琪有1.99元1个的大蛋挞,糕如意·超级糕工厂有9.9元的榴莲千层;中原铺子超级工厂有9.9元6个的黄油年糕……

500

低价从何而来?

事实上,传统烘焙店是一门毛利率高达60%、净利率仅有9%的生意。和大多数餐饮一样,之所以毛利高但利润低,是因为门店租金、原料损耗、人工三项成本居高不下。

综合美团《2022烘焙品类发展报告》和红餐研究院数据,现制烘焙的门店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

最初,是以夫妻老婆店和部分传统中式糕点为代表的单店烘焙,厨房在店铺后面,在店内完成制作、烘烤、包装、售卖,因为设备占地和制作流程,不仅需要更大的占地面积、更多的租金,而且往往比较依赖面包师傅的人工,产能有限。

20世纪90年代之后,85度C、巴黎贝甜等西式烘焙品牌涌入,它们往往是自建中央工厂,然后以中央工厂为中心在区域内开连锁店。具体来说,中央工厂统一制作半成品送到门店,门店只需要进行简单烘烤就能售卖。

凭借高效的产能和品类空白填补,这些西式烘焙品牌迅速扩张。

此后,一批新中式烘焙如鲍师傅、泸溪河等遍地开花。

它们采用了中央工厂+前店后厨的模式,虽然也是由中央工厂配送半成品,但这些半成品的“预制程度”更轻一些,需要在门店后厨进行加工,达到“现做现卖、保留风味”的效果。

盒马山姆等商超、仓储会员店的烘焙产品,在近几年被讨论很多,他们是另一种模式:和大多数咖啡、奶茶品牌的烘焙产品差不多,往往是和冷冻烘焙的供应商、代工厂合作,定制某一款产品的成品,在店里进行重新分切、包装售卖。

比如山姆的瑞士卷、榴莲千层、芝士蛋糕,都来源于冷冻烘焙公司“恩喜村”,这家公司同时为盒马、Ole’、喜茶等品牌提供烘焙产品。

500

烘焙工厂们属于哪种模式呢?

虽然看上去都是多SKU、价格便宜,但代工厂和超级糕工厂的模式并不一样。

代工厂们卖的面包,是从工厂中做好的“冷冻成品”,不需要在店里进一步加工就能直接卖给消费者。人们既可以购买之后直接食用,也可以一次性买一大兜,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想吃的时候解冻、加热即可。

它们的低价很好理解,即原本的TO B生意直接TO C,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更低。

并且,因为工厂产品即成品,不需要进一步加工,相比较普通烘焙店它们还能节省人工成本。

上海麦小匠面包工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DT商业观察》,门店通常只有她一个人打理,周末休息期间,会有另外一个非全职的工作人员来“轮班”。

而以加盟为主的超级糕工厂,产品链路类似85度C的“中央工厂+连锁门店”,他们仍然是从中央工厂拿到“半成品”,在门店里进行简单的切块、烤制。

很多超级糕工厂会在门店单独开辟一块区域,设置透明窗口,让店员进行面包加热、切块等操作,以“展现”出“新鲜现制、现烤出炉”的信息。

这类品牌的成本节约可能主要在于门店租金。

如前文所说,在选址上,超级糕工厂选择低线级城市或者县城,集中在社区、学校等低租金地段开店,既避开了商圈开店与高端品牌竞争的局面,也节约下门店成本这座大山。

但值得注意的是,主打低价的超级糕工厂产品质量可能难以保证。

截至2025年3月,超级糕工厂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在社媒引发了争议。有尝试过超级糕工厂的当地消费者分享,“产品具有香精味”,担心是科技和狠活儿。有人发出避雷帖,认为产品“没有生产日期,奶油也酸酸的,不知道是不是坏了。”

500

(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刚刚过去的“315”期间,湖南都市频道《真相大追击》就曝光了食品安全问题——记者卧底十豆川·超级糕工厂门店发现,虽然这个品牌对外宣称”不卖隔夜产品”,多家门店店员都会篡改面包的生产日期,并且在加盟商刚开始运营、有总部督导人员驻扎的情况下,督导人员对篡改日期的行为置之不理。

换句话说,打着新物种的旗号,超级糕工厂在早期创立的阶段,其流量有消费者尝鲜心理的加成,显得更受欢迎。

但产品质量是否过关,消费者是否愿意再次光顾、形成复购,才是验证超级糕工厂经营实力和模式可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