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第十一章一句话:在一个历史时刻,某角色一边念叨命数使然,一边觉得un pareil poids,léger pour le destin, suffisait à écraser un homme——对命运而言很轻的分量,却足以粉碎一个人。
也算是法语版的\"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了吧。
当然,经历得多了,山也就变成了沙。
“我们正经历历史时刻”变成了“啊?又到历史时刻啦?”
以前聊到过,每个人所知的世界,是自己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所构成的世界。
每个人少年时接触到的世界相对简单,于是或多或少,都觉得那该是一种恒定态。比如我小时候,没看过阿里的拳击赛直播(那会儿流行的是泰森、霍利菲尔德、复出的福尔曼和刘易斯),但我知道阿里是拳击行业的天花板。
我记得我成长的过程中,四大名着的电视剧、金庸小说、《龙珠》、《SLAM DUNK》、乔丹、马拉多纳、迈克尔·舒马赫、张学友、李宗盛、张曼玉、梁家辉、《霸王的大陆》、《大航海时代2》、《仙剑1》……书店里放在最显眼地方的,是19世纪的那些名着《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高老头》、《包法利夫人》……这些词汇,或多或少,形成了一面记忆墙。
大概每个人都有这么一面记忆墙。
比我年纪长一点的诸位,记忆墙上可能是老连环画高仓健排球女将加里森敢死队济科普拉蒂尼……
比我年纪小一点的诸位,可能是《幽游白书》《最终幻想8》熊天平和许茹芸……
再小一点的,大概就是周杰伦孙燕姿《仙剑3》《指环王》科比麦蒂卡特AI小罗德科兰帕德……
我曾觉得万物都恒久不变,大概记忆墙隔开了我与现实世界。每当觉得现实世界飞逝如电时,回头看看记忆墙的世界,就觉得一切还是好的。
当你熟悉的记忆墙一片片倒下,你会发现,世界上本来也没有什么是恒久不变的。所谓稳定恒久的世界,只是一种错觉。
必须面对变换不定的现实了。
波德莱尔还是谁说过句话,大概意思:
所谓当代,就是迅速的、易逝的、变幻的。
我觉得用我们东方人能理解的词来说,就是无常的。
我们生活在无常中,但并不都能接受无常。我们总还希望有些稳妥、安定、安全的,如果现实不好找,那么精神世界里有个什么稳定不变的寄托,也好。这也是我们许多人有自己记忆墙的原因。
现在想起1998年,我想到的是《泰坦尼克》,是世界杯法国夺冠,NBA乔丹夺冠,是春晚《相约九八》和赵丽蓉老师《功夫令》,是COCO的走红和王菲的《唱游》。
1998年暑假的北京凉爽有蜻蜓,珠市口早餐有窝头豆汁卖,街上放最多的流行歌是任贤齐、《生命之杯》和《泰坦尼克号》主题曲,甲A国安对深圳,我忘了当时车范根有没有上任,只记得全场球迷山呼海啸。
翻一翻历史,1998年吉隆坡双峰塔落成,IMAC宣布将推出,苏哈托辞职,WINDOWS98推出,克隆牛诞生,克林顿承认和莱文斯基的事,皮诺切特被捕。
其他世界各地宾馆火灾、暴雨成灾、客车坠落、列车出轨、水灾海啸、班机落海,那真是层出不穷。
但那时我还小,身在无锡,没有手机,不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包括着名“洪水被赶跑”,也是看电视新闻了解只言片语,第二年《昨天今天明天》知道的。
世界从来混乱而变动不停,现在当然变动比以往快,但更因为从前视野之外的事,与我们没有关系。自家生活的世界没变就是稳定了。
现在有了互联网,世上的一切都可以是新闻,都似乎和自己有关(虽然无关),所以有了世界变动不停地错觉。
1998年另有一件事:3月7日,世界首条主要为互联网服务的海底光缆开通。一切从此不同。
也许世上没有过恒定的黄金时代,只有连续不断的、我们因为幸运或其他因素,没有留下糟糕回忆的时代。
此后时代将越发迅速易逝变化快,坏处是:什么好事都不会长久。
好处是:什么坏事都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