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这个处于非洲内陆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备受关注。可谁能料到,它竟然对中国企业做出了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驱逐中石油的三名高管、查封炼油厂账户、关停中资酒店。中国可是尼日尔的第一大海外投资国和贸易伙伴啊,尼日尔为何要这样做?难道真的要舍弃这历经艰辛才得来的合作关系?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秘密?
尼日尔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它深居于内陆,且没有海岸线,亦缺乏港口,高速公路与铁路寥寥无几,交通着实极为不便。但大自然,却赋予了它,丰富的宝藏,石油和铀矿,储量可观。
曾经法国牢牢掌控着尼日尔的铀矿,从中获取了大量利益。直到2023年,一场军事政变,让法国人被赶了出去。
原以为尼日尔就此能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可没想到,它又引入了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军,还把油矿一半的收益拱手相送当作保护费,这无疑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尼日尔军政府上台之后,国内的经济状况,一下子就变得很差劲。财政迅速地崩溃;GDP大幅地下滑;通货膨胀,严重至极;百姓生活,苦得不堪言说。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中石油。
中石油于尼日尔投入甚巨,历经22年之久,耗费大量资金、人力以及技术,协助尼日尔构建起了一套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
从油田开始开采,到炼油厂进行建设,接着又铺设石油管道,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中国建设者们辛苦的付出,而且这些付出在每个阶段都能明显地体现出来。
不过尼日尔军政府却恩将仇报。还记得中石油的建设者们,在尼日尔的那些日子。烈日高悬,沙漠中热浪滚滚,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踩在沙子上,鞋底都感觉要被融化。建设者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辛勤劳作,机器的轰鸣声,在空旷的沙漠中回荡,那声音承载着他们对项目的期待,和为尼日尔发展助力的决心。可如今换来的,却是军政府的无理对待。
一开始尼日尔军政府还装模作样地找中石油借钱,借了4亿美元,虽说一年期利率7%,不算高但尼日尔财政早已破产,这钱借出去,基本就是有去无回。
果不其然,到期后他们根本还不上,还变本加厉,对中石油征收额外关税,要求更多贷款,甚至想大量更换管理层,把中石油当成自己的提款机。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之极,完全地违背了合作的,初衷所在。
在国际社会里,国家之间的合作,本应建立在平等,这种平等并非表面上的形式平等,而是实质意义上的平等;互利即彼此都能获得利益,不是单方面的获利;共赢大家共同分享成果,而非一方独赢的基础之上。
像肯尼亚,中国帮助修建了蒙内铁路。这条铁路,不但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降低了物流成本,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站在蒙内铁路的站台上,能听到人们充满希望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那股蓬勃向上的发展气息。这才是合作的正确打开方式,可尼日尔却背道而驰。
如今全球都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而非洲各国也都热切地渴望凭借自身的资源来实现经济的腾飞。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尼日尔军政府那短浅的目光所展现出的行为显得极为格格不入。他们仅仅看到了当下的利益,却全然忽略了与中国展开长期合作所能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建设,不但带来了资金与技术,还缔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
当然不能,因为尼日尔的个别行为,就否定整个非洲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南非约翰内斯堡智库的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青年心中,有着极高的正面影响力。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实实在在地改善了非洲人民的生活。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明白,与中国合作,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希望尼日尔军政府能早日清醒过来,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别再被眼前的利益,轻易地蒙蔽了双眼,要明白唯有相互尊重、诚信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发展。不然尼日尔或许会错过那难得的发展机遇,持续在贫困与落后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