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中国航天报》

500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空军所使用的武器种类繁多,其中飞镖炸弹以其独特而残忍的杀伤方式,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一大“特色”。这种武器不仅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即便在今天,其残忍性和不人道性依然令人震惊。

飞镖炸弹,一般指的是装填有Mk44飞镖子弹的GGE集束炸弹。GGE集束炸弹,全称为Ground-Guided Ejection(地面引导抛射)集束炸弹,是美国军方在冷战期间研发的一种空中投放的多弹头武器系统,它通过在目标上空释放大量小型炸弹(子炸弹),实现对多个目标的同时攻击和大面积的火力覆盖。而Mk44飞镖子弹是一种动能弹药,这种小型金属弹药没有装填炸药,主要依靠其高速坠落时产生的动能来杀伤无防护的目标。飞镖子弹的设计原理相当简单却极其致命,每一枚飞镖都像是小型的钢制箭矢,长度约为2.5厘米,尾部有四片十字状尾翼,以确保其发射后能高速、准确地飞向目标。

在越南战场上,美军利用B-52轰炸机频繁投放飞镖炸弹。当B-52轰炸机从同温层的高度投放时,炸弹会在坠落的同时开启,数不清的飞镖子弹如雨点般从天而降,这些飞镖子弹会以极高的速度坠落,其速度与由炸药驱动的速度相去不远,可产生巨大的杀伤力。这种武器一次投放可以在空中形成“钢雨”,覆盖很大的面积,并且不会留下未爆弹药,这使得它在战场上具有极高的杀伤效率。由于越南地貌以丛林为主,视野并不开阔,而北越军队又善于利用杂草的掩护进行渗透和袭击,因此美军试图通过这种大面积覆盖的杀伤方式,消灭隐藏在丛林中的北越军队。

从1965年3月到1968年10月,美军在越南南方派出地面部队作战,同时在北方实施了长达三年半的战略轰炸,代号“滚雷行动”,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投弹量最大的一次轰炸行动。在“滚雷行动”中,美军空军利用飞镖炸弹对北越的军事目标进行了多次精确打击。由于这种炸弹依靠动能杀伤目标,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对付无防护或轻防护的敌方人员、车辆和设施。

在实战中,美军飞行员通常会选择低空投放飞镖炸弹,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命中目标。例如,在1966年的一次轰炸行动中,美军一架F-4“鬼怪”战斗机在北越境内执行侦察任务时,发现了一处敌方物资集散地。飞行员随即向指挥中心报告了目标位置,并请求支援。随后,多架轰炸机携带飞镖炸弹对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由于炸弹的密集投放和高速动能杀伤,该物资集散地很快就被彻底摧毁,大量物资被炸毁或燃烧。

飞镖炸弹在越战中的广泛使用,结果是毁誉参半。一方面,对美军来说飞镖炸弹具有多方面的战术效果。首先,这种炸弹的精确打击能力大大提高了美军的作战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弹药消耗和人员伤亡。其次,由于炸弹不会留下未爆弹药,因此降低了对后续作战的潜在威胁。另外,飞镖炸弹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在各种复杂战场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飞镖炸弹的残忍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被这种飞镖击中的士兵,往往会遭受严重的身体伤害。飞镖的高速穿透力几乎可以穿透任何防弹衣(尽管北越军队当时并没有防弹衣),给中弹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由于飞镖体积小、数量多,一旦被击中,即使经过紧急救治,士兵们也可能因体内残留的飞镖而痛苦地度过余生。

因此,飞镖炸弹的使用引发了广泛的国际争议。许多人认为,这种武器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中关于不人道武器的规定,其残忍的杀伤方式和给受害者带来的巨大痛苦,使得它在道德上受到了严厉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