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0:10:16  来源: 书生谈兵2018   作者:杨多贵 周志田​

2013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专家历时10年研究推出的《国家健康报告》在京正式发布。

美国每年从全球攫取多少霸权红利?《国家健康报告》作者杨多贵研究员指出,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霸主,金融霸权是美国获取霸权红利的基石,霸权红利成为美国不劳而获的源泉,也是美国长期维持一超独霸的核心秘笈。为了定量测算世界各国的霸权红利收益和损失,研究组构建了霸权红利模型,计算出了全球100个样本国家的2011年霸权红利数量。

研究显示,我国每年被剥夺抽走的“血汗财富”大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日前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称,国际资本按“利润最大化”原则,优化配置全球资源,分类定位国家角色,形成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寄生消费型”国家、以中国等为代表的“劳动生产型”国家、以沙特阿拉伯等为代表的“资源供给型”国家。

作为全球“劳动生产型”国家,仿佛“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正在当下中国上演,国家财富流失触目惊心,国家由此付出巨大“健康代价”,主要表现为“肌体过量失血”“根基营养缺乏”“成长动力失调”“生存本钱耗竭”四大病灶。

肌体过量失血。虽然创造出30多年经济高增长的“中国奇迹”,但“高速度、高外储、低利润”的经济增长导向,“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高通胀、高代价、低福利”的经济增长属性,使得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资本一体化浪潮之下名副其实的“打工仔”,是全球的“奉献者”“输血者”和“牺牲者”,而非一些西方学者指责的中国是全球最大“幸运者”“搭车者”和“受益者”。

根基营养缺乏。由于联合起来的资本对劳动的无情掠夺,使得广大普通劳动者“相对贫困”“资富劳穷”和“中产塌陷”,导致国家成长的根基极度缺乏营养。过去近30年,中国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资本与劳动力回报率严重失衡。

成长动力失调。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病态特征,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失调、失衡。

生存本钱耗竭。过度劳动、过度生产的生存方式,让我国的生态环境“赤字”不断攀升,自然资本“透支”持续恶化,人类生命服务支持系统“负债”累累。美欧等跨国资本为追逐利润,将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变成“生产车间”或“世界工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健康报告》还披露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2011年,美国从全球攫取的霸权红利达73960.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霸权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高达36634亿美元,占全球霸权红利损失的47.9%,是霸权红利损失最多的国家。

杨多贵研究员指出,霸权红利是维系美国生存的“生命线”,美国平均每天获取的霸权红利是202.63亿美元,每小时获取的霸权红利是8.44亿美元。美国占有的霸权红利是其官方对外援助的520倍之多,是其军费开支的10倍之多。如果没有巨额霸权红利的“输血”,美国是很难生存下去的,美国看起来异常强大,实则非常脆弱。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虽然是全球占有霸权红利最多的国家,但真正享有霸权红利的既不是美国政府,更不是美国人民,而是盘踞在美国的国际垄断资本。

该报告称,霸权红利是指霸权国家通过在全球建立的霸权体系,直接或间接获取的超额垄断利润,其本质上具有掠夺性、寄生性、腐朽性等特征。美国从全球攫取霸权红利的途径五花八门,主要包括铸币税收益、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债务收益、海外投资收益、流动性收益、不公平贸易收益、汇率操控收益、金融衍生品收益、大宗商品期货收益、知识产权收益10个渠道。中科院最新出炉的这份国家健康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相当于中国军费开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医疗卫生投入的37倍。若按劳动时间计算,中国劳动者有60%左右的工作时间是在无偿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创造“剩余价值”。

如果没有GDP过半的霸权红利损失,中国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至少可缩短20-30%,完全可实行每周4天工作制,到2020年,中国也有能力建立起类似北欧国家实现全民免费的医保、养老和教育等福利制度,建成共同富裕、高人类福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附:美国坐享几多霸权红利

作者:杨多贵周志田

500年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英国,再到美国,国家“霸权形态”从传统“领土殖民”形态,逐渐“羽化”成现代“金融殖民”形态。美国作为当今全球惟一的超级霸主,金融殖民是其权霸护持的核心秘笈,金融霸权成为美国获取霸权红利的基石,霸权红利成为美国不劳而获的源泉。通过投资、贸易、债券、股市、期货、汇率、大宗商品,以及多如牛毛的各种金融衍生品等工具,美国从全球攫取霸权红利的途径五花八门,笔者归纳总结了以下10个主要途径和渠道。

途径一:铸币税收益

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通过发行货币而取得的收入,是利用其法定货币发行权力所取得的一种特殊税种。一般情况下,一国铸币税的总量近似地等于该国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由于美元是国际公认的储备、支付和结算货币,美联储就成为“世界中央银行”,这样美国就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攫取铸币税的权力。

目前,在全球流通的美元现钞超过9000亿美元,大约2/3左右在美国体外流通,美国征收的存量铸币税至少为6000亿美元。美国平均每年能获得大约250亿美元的铸币税收益,二战以来累计收益在2万亿美元左右。

途径二: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

由于美元是国际本位货币,通货膨胀,美元贬值,其实质就是美国掠夺世界各国财富。美元通过贬值获取的巨额利益,在学术上被“雅称”为攫取“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

自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黄金从每盎司35美元,到2011年8月已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按此标准计算,美元贬值已经超过98%。如果估定1967—2006年美国的外债平均为3万亿美元左右,那么通过美元贬值90%,美国因减轻外债负担而获取国际通货膨胀税为2.7万亿美元,年均获益675亿美元。

途径三:债务收益

欠债对别国来说是坏事情,但是对美国却是好事情,债务是美国掠夺世界各国财富的基本手段之一。美国是一个超级债务大国,截至2014年11月30日,美国联邦债务总额高达18.01万亿美元,与美国名义GDP之比上升至103%,历史上首次突破100%。

途径四:海外投资收益

美国的资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从事着最有利可图的行业,而别国只能将手中的美元外汇存入美国银行或购买美国国债,获取微薄的利息,因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外资在美国获得的回报率。按2013年情况计算,美国10年期债券的名义利率是2%—3%,减去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2%—2.5%,实际支付的利息在0%—0.5%之间;而美资跨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回报率高达10%—20%。

途径五:流动性收益

由于美元在全世界通用,美元的金融市场规模很大,资金流动性很强,而且世界上很多金融市场都用美元进行定价和交易,因此,美国发行美元债券成本低、卖价高、利润大,这就是流动性收益。美国金融机构大搞金融创新,无限制地滥发各种美元债券,就是追逐这种超额的流动性收益。世界现有外汇储备总额为7.5万亿美元,60%为美元,如果1/3为流动性美元,那美国就相当于无偿地获得了2.5万亿美元的资产。如果这些资产的回报率为10%,从这部分资产中美国每年就可净赚2500亿美元。

途径六:不公平贸易收益

2002年国际发展及救援非政府组织乐施会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国际贸易所产生的收益当中,97%流向了富国和中等收入国家,只有3%的比例流向了贫穷国家。作为WTO的领导者,美国无疑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如,一件在中国工厂生产的汗衫成本为4美元,它在美国沃尔玛公司的售价可以达到40美元,中国只获得极小比例的利润,却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36美元,中国收益占整个产品的比价是10%。

途径七:汇率操控收益

美国汇率政策是“予取予夺、随心所欲”,汇率操控是美国的重要生财之道,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在美联储的主动操纵下,1986—1995年期间,“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对外净资产的汇率损失累计约为3.5万亿日元。2001年后,美元相对主要货币又持续贬值超过30%。

途径八:金融衍生品收益

美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力支持金融创新和相关金融法案建设,使其金融衍生品大行其道,直接和间接地为巩固和强化其金融霸权地位服务。目前,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约占全球份额的40%,成为全球商品金融交易中心、定价中心。美国的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几乎垄断全球信用评级,掌控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利用信用评级“话语权”,设立有利于债务人的评级标准,让负债累累的美国长期坐拥AAA等级,每年可以节省数千亿美元的利息支付,这本应是中国等债权国的合理、合法收益。

途径九:大宗商品期货收益

石油、黄金、粮食、铁矿石、稀有金属等大宗商品期货都是美国的操控对象。通过操控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不但能够获得巨额的利润,还能够打击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竞争对手。1980—1990年,美国及其盟国将石油价格控制在每桶30美元上下,严重制约着苏联能源出口收入,抑制其经济发展。2004年,美国操控大豆期货价格先升后降,使中国70%的大豆压榨企业破产,外资顺利垄断了中国的食用油市场。

途径十:知识产权收益

近年来,知识产权收益已经成为美国霸权红利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美国通过修订WTO规则,把国内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一次次地延伸到国际社会中。研究表明,2009年美国知识产权产业的增加值约占GDP的17%,有2.5万亿美元之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