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对中国的两种六代机的认知很有意思。

之前我们就看到美国空军说,北六代更符合他们的心意,觉得这才是正经的六代机,因为它尺寸更小,重量更小,“更像是战斗机”,而对于南六代,美国人那边就是各种“战斗轰炸机”、“大型截击机”“反正这不是一种战斗机”。

说这话的人不止有酸葡萄心理的媒体和网民,更包括空军高官,也包括了一些退役飞行员。

其实这事儿就挺有意思,歼-20出现的时候,酸葡萄心理的国外媒体——当然也包括一些中文媒体,张嘴闭嘴就是“战斗轰炸机”、“截击机”,但随着关于歼-20的消息越来越多,这类屁话就少了,只有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就凭一张嘴瞎吹的一帮人还在继续说这个话。

但现在南北六代机身上为什么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呢?

说到底还是战斗机还要不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格斗空战的问题嘛。

其实单纯说格斗空战的话,之前我们也说过,目前国内战斗机里最强机炮格斗机就是教练-10,优秀的格斗教员+出色的大迎角特性+轻巧的机身和相对很大的推重比,足以让它称霸演习场。

同样,美国人那边,F/A-18A和F-16A分别是海空军的最强机炮格斗机,当然波音T-7A目前实在是难产,没有交付部队实际使用,否则估计它也能竞争一下。

但这有意义吗?

现代空战还需要机炮格斗吗?

那种想象中的,规模大到哪怕是五代机、六代机都不得不用机炮来和人家格斗的空战还存在吗?

四代机时代,单机之间偶尔还能进入近距离战斗,而双机编队进入格斗已经极其少见了,真正大量飞机集中在一个空域内的战斗反而还真就是之前飞行员们最为耻笑的“排队枪毙”式的互打远程导弹——印巴空战就是这样的,难道未来这个问题反而会“返祖”吗?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机炮和格斗弹存在的最常见的实战场景反而是用来对付那些没有空战能力的对手,尤其是各种无人机,而真正与敌人战斗机之间的战斗,绝大部分是超视距战斗。俄乌空战打到现在,除了苏-25击落苏-25这样一个特例,就没有发生过用格斗导弹击落对手战斗机的情况。

这还是在俄乌双方战斗机、空中指挥和管制能力都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前提下。

之前很多人担忧的“五代机时代无空战”的情形,现在看来并没有完全实现,但这个前提是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不可能让整个空军都实现隐身化,在战场上还有目标会被敌人看到的情况下,需要用隐身飞机掩护自己的非隐身飞机,于是双方的隐身战机就会围绕攻击和保护非隐身飞机发生战斗。这已经是在演习场上都得到验证的未来常见空战场景了。

那么对于六代机来说,六代机具备全向隐身能力,而相比之下,五代机还存在部分方向上隐身性能大幅度下降,因此需要小心保护自己的三九点方向的问题,换言之,五代机仍有相当可能遇到在对自己不利的态势下,被迫进入空中格斗的情况。如果六代机的全向隐身能力达到足够水平,那么它就会更少有机会在不利态势下被迫进入空战的情形。

因此对于六代机来说,只有它主动进入格斗,才会进入格斗,那么也就是说,格斗已经不是一种必须的自卫手段了。

当然这个可能和不可能都只是可能性的大小问题,但战斗机设计显然不应该为了极为特殊的情况去过多考虑。

这么说,如果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性你的战斗机仍然可能会不得不进入格斗,那么你仍然需要重视战斗机的格斗能力,但如果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那就大可不必了。

况且,对于中国空军而言,五代机数量已经不少了,六代机的作战环境会更好,因为有五代机可以配合作战,更不用提未来还会有无人僚机。

再况且,从目前北六代试飞的视频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它的低速机动性并不差,完全可以达到重型四代机平均水平,即使真的遇到特殊情况,也是能拼一下的。

而六代机仍具备一定格斗能力的主要考量,就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需要主动进行格斗空战,不过在态势有利的情况下进入战斗,那绝大部分下也不需要极端的格斗性能。

这就和喷气式飞机对螺旋桨飞机的时候一样,如果你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有速度优势,采用掠袭方式进入战斗,那么你就完全不需要和螺旋桨飞机比拼低速盘旋嘛。

当然,对于南六代,目前来说该机很可能是未来要上舰的,最近美国海军也表示了,未来他们不会过多依赖无人僚机,因为航母上的舰载机数量毕竟有限,如果你的无人僚机要占用太多的空间,而战斗力又无法和有人机相比,那不就等于降低航母的战斗力嘛。

未来对于我们也是一样,海军的战斗机需要更多考虑自己单打独斗的能力,面对的情况势必更加复杂。

因此过去海军飞机的电子设备比陆基飞机更复杂,也往往使得飞机更重(比如F-14和F-15的比较),但现在情况反过来了,空军有条件装备更大更重的战斗机了。

最近有美国人也看出来了北六代的设计思路,说它与以往的战斗机相比,更接近于一种“空中驱逐舰”,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知道历史上为了对付鱼雷艇,各国建造了一批尺寸更大,火力更强,同时也具备投射鱼雷能力的战舰,就是“驱逐舰”,在北六代的面前,其他飞机都成了“鱼雷艇”,打不过驱逐舰,也跑不过。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最后除了一些近岸环境下的特殊需要,各国海军都选择了驱逐舰作为海军的主力小型舰艇。

六代机对于未来空军可能也是一样的。

美国人在NGAD的讨论当中之前的思路也是“空中驱逐舰”,只不过后来各种成本压力,各种“创新”压力之下,又考虑可不可以造的小一点。

近期还有个有意思的消息,就是美国空军部长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说F-22的实际成本远大于宣传的“飞离成本”,实际上成本应该是3.75亿美元一架,而不是1.5亿美元。

所以他认为之前NGAD预计的每架飞机3亿美元,还比F-22便宜了呢……

当然我们都知道老美的飞机成本数字游戏就那么回事,但出现这样的发言,很可能意味着,F-47也得往“空中驱逐舰”路子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