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直新闻”
就在美国关税“核弹”将全球市场搅得天翻地覆时,马斯克与特朗普首席贸易顾问、关税支持者纳瓦罗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连发多条推文,怒斥纳瓦罗“自负又没头脑”“什么都做不好”,更在本周直接开炮:“他比一袋砖头还笨。”
为何一位科技巨头会对一个经济学家如此不满?马斯克的怒火并非无的放矢——纳瓦罗推动的高关税政策不仅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损失,还导致制造成本大幅上升、企业信心下滑、供应链中断等各种深远影响。
马斯克的一番怒骂,也让大众重新关注这个在特朗普两届政府中屡屡现身的“幕后操盘手”:纳瓦罗是谁?他凭什么影响全球经济命脉?
纳瓦罗是谁?
1949年,纳瓦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个普通蓝领家庭。少年时期父母离异,他随母亲辗转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等地生活。棕榈滩,特朗普的海湖庄园便坐落于此,成为两人最初的时空交集。
纳瓦罗学习优异,凭借奖学金就读于塔夫茨大学。毕业后,他加入美国“和平队”(延伸阅读:《有点意思:特朗普亲手废掉了“和平演变”中国的工具》),在泰国服务三年,期间广泛游历亚洲。这段经历为其今后的研究方向确立“航标”,也为其非主流、偏执的经济思想铺下基石。
归国后,纳瓦罗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取得公共管理硕士与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担任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二十余年,着有十多本经济领域书籍。这些书籍内容涵盖能源政策、慈善事业、放松管制以及垃圾收集等广泛的经济领域,但却鲜少获得学术界的认可。
美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犀利点评:“他只能说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其实从未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任何作品”,并且“他的研究兴趣比一般经济学家更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纳瓦罗早期的经济研究尚算中规中矩,但在进入21世纪后,其着作明显呈现出激进转向,尤其是对中国的态度逐渐从“警惕”演变为“仇恨”,再滑向极端“阴谋论”式论调——这恰好与美国部分政客“寻找替罪羊”的舆论需求完美契合,也成为他步入政坛的敲门砖。
特朗普为何偏信纳瓦罗?
事实上,纳瓦罗进入特朗普团队的过程堪称一场“政治奇遇”。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急需一位经济顾问来“包装”自己的竞选团队。他交代女婿库什纳:“帮我找一位让我看起来很强硬的专家。”
由于特朗普众多偏激的政治和经济主张,当时并没有真正的专家愿意加入特朗普团队。于是库什纳只能在线上购书平台亚马逊上搜索,最终发现了纳瓦罗撰写的一本书——《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
这本书不仅名字唬人,其中指责中国贸易的说辞,正中特朗普“强硬专家”人设需求。库什纳随即联系纳瓦罗,邀请他担任特朗普团队中唯一的经济顾问。这桩“亚马逊淘将”的操作听起来颇有“草台班子”的荒诞感,但又的确是库什纳曾公开承认的事实。
特朗普首次胜选后,纳瓦罗顺势上位,出任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成为“特朗普1.0”贸易政策的核心设计师之一,包括主导对华贸易战的决策、推动修订《北美自贸协定》等。
2018年,在美国对中国等多个国家加征关税后,纳瓦罗曾自信扬言“没有国家会对美国的关税进行报复。原因很简单,我们是世界上最有利可图、最大的市场”。然而打脸的是,在特朗普关税实施不久,中国与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等美国盟友都纷纷祭出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尽管纳瓦罗在“中美贸易战1.0”中的拙劣表演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特朗普“二进宫”后再次起用纳瓦罗,任命其为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能在白宫任职并贯穿特朗普两个任期分外罕见,就连深受特朗普赏识的前战略师班农、第一任期的“贸易沙皇”莱特希泽都无此待遇,可见纳瓦罗在特朗普心中的分量。
而纳瓦罗之所以能够“连任”,关键有二:其一,纳瓦罗是特朗普眼中的“忠臣”。2020年特朗普败选后,纳瓦罗第一时间站出来替“老板”辩护,指控选举舞弊、是“完美骗局”。他的煽风点火在一定程度上引爆了2021年震惊世界的“国会山骚乱”。国会为此传唤纳瓦罗,但遭拒绝。最后,纳瓦罗被判两项藐视国会罪名成立,入狱四个月,但这反倒成为他的“忠诚勋章”。
其二,纳瓦罗的所谓理论正好为特朗普提供了“经济剧本”。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等多部着作中,纳瓦罗毫不掩饰地鼓吹“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使用大量情绪化言辞攻击中国的体制与企业。这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提供了理论武器——高举“中国威胁论”的旗帜,收割美国中下层选民的焦虑与愤怒。
值得一提的是,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2021年-2024年),纳瓦罗不仅离开白宫失去了政策话语权,还因拒绝配合“国会骚乱调查”,于2022年遭起诉,2024年初正式入狱服刑四个月。从昔日高调主张加征关税的“鹰派顾问”,到锒铛入狱、被遗忘的“前朝遗臣”,这四年的巨大落差清楚揭示了一个事实:没有特朗普的政治舞台,纳瓦罗什么也不是。而他如今的“回归”,则更多是一种政治投机的延续。纳瓦罗当年的失意与如今的疯狂,其实正是同一个答案的两个注脚。
一个人演一台戏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特朗普背后的“贸易军师”,最近又被多家美国主流媒体曝光出是个“欺世盗名”的“骗子”:他在多本自己撰写的、恶毒攻击中国的书籍中,反复引用一个所谓“专家”的观点来背书自己的极端立场,而这个“专家”竟然是他自己虚构出来的角色。
其实早在2019年,这场骗局就已被揭穿。当时,一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学者发现,纳瓦罗在多本关于中国的着作中,频繁引用一位名叫Ron Vara的“专家”言论,以此支撑其激进观点。然而深入调查后却发现,这个Ron Vara根本不存在,而是纳瓦罗依据自己在哈佛的背景编造出的虚构人物——甚至Ron Vara这个名字,也是他将自己名字的字母重新拼凑出来的产物。
有趣的是,那位澳大利亚的学者还发现,纳瓦罗似乎很早就出现了这种在书中虚构一个角色,然后自己和自己“抱团取暖”的怪异情况。目前可查到的记录显示,Ron Vara最早出现在纳瓦罗于2001年出版的一本名叫《如果巴西下雨了,就去买星巴克股票》的书中。Ron Vara在此书中被描述为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美军预备役士兵。
然而,当时纳瓦罗却用一个十分蹩脚的借口试图搪塞过去,声称“Ron Vara是为了给自己的书增加趣味性而虚构的一个梗”。他甚至表示,对于这个“一直很明显”的梗终于被人识破,自己感到非常欣喜。
但在那位揭露此事的澳大利亚学者看来,纳瓦罗是在撒谎。因为在他那些用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口吻恶毒攻击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书中,说出这些恶毒言语的Ron Vara并不会让人觉得这是在玩梗或是开玩笑。而且纳瓦罗正是凭借这些书成为白宫经济顾问的。
如今,随着美国激进的关税政策引发广泛民怨,作为政策的主要推手之一,本就充满争议的纳瓦罗再度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一个靠编造故事打造“权威”的顾问,却能影响白宫的贸易决策,乃至撼动全球经济格局,这无疑是一记警钟:一整套看似宏大的关税战略背后,是否真的建立在学理和事实之上?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从来不仅仅是经济工具,更是政治手段——以关税施压制造对手恐慌,以“反中”立场稳固票仓、以“制造业回流”激发民粹情绪。而纳瓦罗正是这一体系中的典型角色:他用极端立场和虚假权威包装自己,专为迎合政治需求和选举叙事服务。
然而,当“虚构专家”的骗局被戳穿,当极端主张缺乏数据支撑,当贸易政策的结果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纳瓦罗们终究会失去立足之地。他的个人“翻车”,更映射出美国政治体系正在滑向“去专业化、去理性化”的危险边缘。
作者丨赖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