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日本居然也弄出电磁炮来了。

当时是4月9日,推特用户“リジュン”(Morijun)在一次港口参观期间,拍了几张在日本海军基地的照片。结果他发现,日本海上自卫队“飞鸟”号试验舰(ASE-6102)上竟然安装了一款新型轨道炮,照片中这个棱角分明的炮塔,这应该就是官方之前宣称的电磁轨道炮。

500

500

500

什么时候日本这么雄起了?这款曾经号称“专打中国军舰”的电磁炮性能如何?

500

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经有了开发电磁轨道炮的计划,当时这项计划是在ATLA(国防部技术,采购和后勤局)的提议下启动的,不过直到2016年日本防卫省才正式投入资金,启动电磁投射加速技术基础研究。

500

2018年,日本防卫省首次对外公布了16毫米电磁轨道炮原理样炮的主要性能以及研发情况。

该炮炮管长2米,炮管内径(轨道间距离)16毫米,轨道材料主要为铜和聚碳酸酯绝缘体,脉冲电源的电容器组能量为1MJ,电容量为4.8mF,可以将重20克的铝制电枢弹丸加速到2.7Km/s。

500

此后,日本防卫省正式启动了40毫米防空反导电磁轨道炮的研发计划,并且每年都拨款数十亿乃至上百亿日元的预算,仅2022和2023财年就分别投入了65亿日元和160亿日元用于电磁炮研发。

500

但是,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日本的电磁轨道炮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平行金属导轨的发射寿命太低了,也就120发左右,要是想上舰的话,寿命至少要达到上千发,否则别说作战,就算是平时射击训练或者实弹演习都满足不了。

500

按说,由于过去没有这种装备的技术积累,日本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这种高端技术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可奈不住人家有个好大哥啊。

就在日本发展电磁轨道炮的档口,正值美国对电磁轨道炮研制逐渐失去信心,于是,日本就瞅准时机向美国提出想要在此项目深度合作的意愿,双方一拍即合。

500

▲通用原子公司电磁炮样炮原型机

2021年美国完全放弃此项目后,通用、BAE等着名军火公司如都纷纷转投日本,带去了即将成型的电磁轨道炮技术。

500

▲BAE电磁炮样炮

在这些巨头的加持下,日本电磁轨道炮项目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完成了陆地原型机的测试。

500

2023年5月,日本防卫省首次公开了40毫米防空反导电磁轨道炮的原理样炮。

500

根据其公布的相关信息,样炮全重约8吨,身管长度为6米,炮口动能5MJ,发射的弹丸由铝制成,重20克,长44毫米,宽16毫米。

500

炮弹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复杂的分离式炮弹,重约320克,全长160毫米,一种是比较简化的一体式炮弹,重约300克,全长140毫米,炮口初速2297米/秒,轨道寿命大于120发,看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实际上这个弹丸还不到一斤,跟普通个头大小的苹果差不多重。

500

根据当时的计划,实用化的40毫米防空反导电磁轨道炮,炮口动能要达到的目标是20MJ以上,最大射程预计要达到200公里,弹丸全重10千克,理论射速为每分钟10发。

500

▲2020年,在实验室里的电磁炮

2023年10月,日本完成全球首次海上轨道炮实射测试,当时整套测试设备就安装在飞鸟试验舰上,包括6米长、8吨重轨道炮及配套电源系统,这套电源系统包括1个充电用20英尺集装箱和3个储能5兆焦电容组集装箱,其体积可想而知。

500

从10月份的海上自卫队司令长官斋藤聪视察ATLA下北试验场新闻和测试图像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轨道炮上还裸露着大量电缆。

500

但是这次出现的炮塔则把这些线路都包裹进去了,而且看起来也有了俯仰和旋转能力,应该是有了一定进展,不过身管是罩上的,应该是射击时才会取下,说明距离真正的实用还有段距离。

500

在2023年12月,日本采购技术和后勤部在网上发布了一段宣传片,视频中展示了日本电磁炮的最新射击画面和虚拟作战动画。

500

▲宣传片中的日本车载电磁炮想象图

500

▲宣传片中的日本舰载电磁炮想象图

在宣传视频中,被日本电磁炮射击的假想敌目标模型,疑似是中国的052D驱逐舰,并且炮弹击穿了舰体。可以说是专门针对“中国军舰和中国高超武器”。

500

▲日本电磁炮发射的穿甲弹

500

500

▲被日本电磁炮击中的假想敌军舰

根据日本计划,该项目要在2027年实现小口径系统反舰应用的原型准备,2028年前推出适用于舰艇、地面或车辆部署的中口径防空版本,并计划五年内将充电装置体积缩减50%,十年内减少90%。

以后研制的实战炮则要发展到20MJ,射程200千米,射速每分钟十发,以2000米/秒以上的速度发射10千克的弹丸,主要配备27DDG驱逐舰和弹道导弹防御舰。当然了,蓝图怎么画都行,怎么干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500

中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电磁轨道炮的,在这一点上就比日本早了十年,最早的电磁轨道炮的实验装置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院研发的,能把一枚0.34g的弹丸加速到1.68km/s,不过这还只是一套技术样机。

500

后来,电磁轨道炮的研究任务交到了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206研究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7研究所),不过由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研发进展较为缓慢。

直到1990年,303EMG型电磁炮才首次成功发射,当时的“炮弹”重量仅为30克,而美国卡曼航天公司在1989年就可以把一枚1.125kg的弹丸加速到4km/s。

2001年5月,北京的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始着手高温超导薄膜的研发工作,同时中国电磁炮研究也开始加速发展。

500

▲为数不多的国内打靶靶图,此图为7km/s电磁炮的打靶图。

500

▲8km/s电磁炮的打靶图

到了2006年5月,在德国举办的第13届国际电磁发射学术大会上,中国共提交了52篇论文,仅次于美国的72篇论文。

据外媒报道,2011年,中国在内蒙古白城火炮试验基地进行了电磁炮试射,从当时卫星图可以清晰观察到一门电磁轨道炮,轨道长度达到了大约33.5米。

500

正对炮口的有12块60度倾角的混凝土和多层均质钢板,旁边则放了四个混凝土石板,厚度依次增加,最下方的混凝土板厚度高达10米,这都是用于弹丸动能和穿透力测试的靶标,而它们都毫不意外地全部被击穿。

2018年,072 II型“海洋山”登陆舰疑似装载电磁轨道炮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照片显示船艏位置装备了一门体型相当大的巨炮,总长度达18.5米。

500

尽管具体参数尚未公开,但据美国情报人士的说法称,中国电磁炮口径可能在60-100毫米之间,弹丸质量可达数公斤级,弹丸能以2580米/秒的速度,击中200公里外的目标,炮口动能可能在33兆焦耳左右。

500

与此同时,中国还进行了陆基电磁轨道炮项目,根据卫星图片显示,在2018年的陆上靶场内,就有14辆装甲目标作为电磁轨道炮的靶标。

500

2023年4月,央视报道中国电磁炮试验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弹丸的打击力极为强悍,能够在百公里外击穿8厘米厚的钢板,或者击穿三层混凝土墙。

500

中国的这个研发进度,可以说是独步全球了,但是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是没有见到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消息呢?

500

主要是因为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战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要难题就是材料问题一直没搞定,由于电磁炮只有瞬间加速极大,才能保障弹丸的飞行速度和射击距离。

500

 

但高速的弹丸会对电磁炮的导轨等造成严重的磨损和烧蚀,严重影响电磁炮的使用寿命和作战效率。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南华早报》在2023年12月的报道中指出,海军工程大学的鲁军勇团队研制出了纳米陶瓷材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500

其次就是电磁炮射程较远,但由于弹丸速度快,需要承受高达几万G甚至更高的过载,安装在弹丸内的制导器件、电子器件等十分容易遭受损坏。

因此,目前的电磁炮弹丸大都采用实心弹,没有加装制导系统,使其威力也大大受限,说白了,这种弹丸就是个既不能制导,也不能爆炸,纯粹靠冲击力造成破坏的金属棒。

500

最后就是能源问题,现阶段,为电磁炮提供能源的脉冲功率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不但会影响搭载平台的机动性,而且自身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都比较差,不利于实战。

500

另外,由于超导材料、电容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电磁炮的能量转换效率远低于50%的理论值,使用效率并不高。

因此,时至今日,全世界除了中国206所研制出的森林灭火电磁炮,并没有真正能够落地实用的武器装备,至于日本到底能不能克服这些难题,由此一举超越中国,咱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