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五年民防架构会议」于本月九日在民防行动中心举行,会议由保安司司长黄少泽主持,警察总局局长梁文昌、澳门海关关长何浩瀚,联同二十九个民防架构代表出席,共同商讨本年度的民防工作部署,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作准备。黄少泽指出,根据地球物理气象局的预测,今年预计有五至八个热带气旋影响本澳,且不排除出现强台风或以上级别热带气旋;而今年的四至九月,亦可能出现极端强降雨情况,面对极端天气的威胁,民防架构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会上,地球物理气象局发表了「二零二五年热带气旋及降雨预测」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啸风险评估」;此外,旅游局、卫生局及交通事务局亦分别就「旅游危机专项应变计划」、「跨境救护车工作进度」及「八号或以上风球情况下紧急医疗服务安排」,以及「澳门大桥封桥流程」等内容作介绍,警察总局代表也就「水晶鱼二零二五」台风演习及相关工作安排进行汇报。

二零一七年「天鸽」风灾酿成重大人命及财产损失后,特区政府对此进行深刻检讨,决定采取多项措施,政府不同部门开展短、中、长期工作,重点包括法制改革,期间亦遇上台风「山竹」,保安范畴在针对应急信息及时发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于二零一八年进行首次「水晶鱼」演习。在此背景下,立法院于二零一九年六月十日通过《民防纲要法》。《民防纲要法》实施后,澳门特区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法制上革新,推动新型民防应急模式,提升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当局持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透过组织民防演习,检视对澳门影响较大的热带气旋及风暴潮应变计划的可行性及执行效果。自二零二零年至今,民防架构共启动十二次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突发公共事件。事实证明,澳门特区的民防工作,从法律制度到行政架构及实务实践,都是正确及有效的,为维护澳门特区的社会安全及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过,「老天爷」似乎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就是在这次年度的「民防架构会议」上,似乎是根据澳门地区以往的实际情况,及经验习惯,仍然将在澳门特区发生的「极端天气」定位于强台风,因而将民防架构的主要工作方向,放在应对强台风或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之上。诚然,从民防架构的工作计划,到各参与单位所汇报的应急安排看,也确实是较为周全缜密的;而且也对强台风以外的紧急意外事件进行了预测评估,比如针对近期缅甸发生的大规模地震,根据气象局数据显示,虽然澳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相当低,但仍然决定面对自然灾害必须未雨绸缪,各部门需参照气象局的评估资料,检视目前的专项计划并进行相应更新,及时做好各项应对措施以及防灾减灾的教育宣传工作。似乎是「万无一失」了。

然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在「二零二五年民防架构会议」举行后的翌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和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从十一日至十三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西北地区、内蒙古等地将出现沙尘天气。经综合分析和应急会商,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大风、雨雪、强对流、沙尘)三级应急响应。

相对于这次类似澳门地区也经常发生的「西北石湖」(但范围更为广泛,时间更长)的飑线雷暴,以澳门特区的现有民防架构,是「有辣有唔辣」——「唔辣」者,是澳门特区民防架构应对更高风速更大风力的预防措施,足以安全抗击;「有辣」者,则是强台风在生成到袭击,有多天时间,而且可以大致预测其走向,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及抗击准备,而此类「西北石湖」式的飑线雷暴,则往往是突如其来,并会加夹杂冰雹或龙卷风,难于预测。

不过,幸运的是,这次席卷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的罕见持续性大风暴,在到了华南沿海之后,已经是「强弩之末」,只是给澳门地区带来了一阵暴雨。但可能是出于民防架构意料之外的是,却把华南地区极为罕见的「沙尘暴」,带到了澳门特区。澳门气象局昨日上午十一时发布警告,受沙尘天气影响,澳门当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显着上升。截至当日上午十时,多个监测站点的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小时浓度达到三百五十微克/立方米以上,预料当日PM10浓度会维持高水平,空气质量指数可能达「非常不良至严重」水平。昨晚十时许,气象局再次发出警告,指出由于受东北季风相关的沙尘天气影响,同时预料昨晚至今日本澳风势较弱,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本澳污染物浓度于未来一段时间仍维持较高水平。截止昨晚十时,六个监测站中,九澳路边站空气质量水平已达「严重」级别;预料昨晚至今日本澳空气质量将维持于「非常不良至严重」级别,同时不排除个别站点有机会达「有害」级别。其中,「有害」级别是指空气质量指数PM10小时浓度达到四百以上水平,虽然一般市民未必会有实时反应或危害,但长时间吸入将增加长期健康风险。因此,气象局提醒市民应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及在户外逗留,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病人士、孕妇、儿童及长者则更容易诱发不适反应,应尽可能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PM10对健康的影响,通常会沉积在鼻子和喉咙中,但也可以到达呼吸道的上部,会刺激眼睛、鼻子和喉咙;加剧气喘和支气管炎。长期接触PM10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肺组织损伤、哮喘、心脏衰竭、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环境影响方面,导致能见度降低,造成雾霾并降低能见度,影响风景和城市景观。

其实,「极端天气」还有其它更多的内容。实际上,「极端天气」是指非正常、严重、季节性,或超出历史平均数值的天气。通常以当地过往天气数字为基础,并被订为是基数中最不常见的百分之十。其中一项主要的内容是「极端温度」,包括极端低温和极端高温,即寒潮和热浪。二零二三年全球就历经了历史纪录的高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警告,地球不仅是全球暖化,现在已经进入「全球沸腾」时代。今年二月二十八日举办的中国气象局记者会上,正式发布《中国气候公报(2024年)》,指出二零二四年,中国气极端高温事件为历史第二多,仅少于二零二二年。而二零二二年中国高温是指当年六月十三日至八月三十一日期间国境内的持续极热天气,平均气温为一九六一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区域性高温事件持续七十九天,覆盖范围超过五百万平方公里,中国有二十三个省份出现四十摄氏度以上高温。受到高温导致的电力需求增加及水电发电量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出现电力短缺现象,一些地区实行大规模的限电停产。

澳门特区地处亚热带,也有可能会受到「极端高温」的困扰。

因此,澳门特区的民防工作,还宜精益求精,在现有的成绩上,扩展到更多的项目范畴,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沙尘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