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 “蜜罐陷阱” 背后的认知战争

撰文:皆大欢喜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昨日,《美国保守派》大肆炒作的 “中国蜜罐问题”,无疑是国际舆论场上又一出精心炮制的政治闹剧。这种以冷战思维来审视当代中国的方式,不仅凸显了其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更反映出某些势力在对华认知战中的叙事困境 —— 当现实中难以找到攻击中国的素材时,他们便开始大量编造 “政治幻想小说”。

一、跨时空嫁接的叙事魔术

这场舆论攻势最为荒诞的地方,在于其呈现出的 “时空错乱症候群”。好比依据肯德基菜单去评判麦当劳的配方,该文章借助冷战时期克格勃的案例,来坐实所谓的 “中国威胁”。这种将历史记忆与当下政治进行蒙太奇式拼接的手段,就如同好莱坞编剧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当莫斯科地铁站的故事被硬生生地套用到北京胡同,这种叙事技巧本质上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意识形态把戏。

二、双重标准下的 “有罪推定”

美国国务院推出的 “对华禁恋令”,堪称 21 世纪最为荒谬的外交禁令之一。若按照这种逻辑,但凡存在跨国婚姻的国家,都应当相互颁布 “禁恋令”—— 毕竟哪个国家的情报机构没有开展过人性化工作呢?这种针对单一国家制定的特殊禁令,就如同在反恐安检时,只检查特定肤色的乘客,把国家安全当作政治歧视的遮羞布。

三、证据链断裂的 “完美犯罪”

那些指控中国特工设置 “蜜罐陷阱” 的所谓证据,完全就是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的典型。这就好比指控某国制造外星人绑架案,既没有受害者的证言,也找不到实际的物证,仅仅依据 “可能存在” 的假设就要给人定罪。这种以 “莫须有” 替代实际证据的指控方式,恐怕连福尔摩斯都会感慨其想象力过于泛滥。

四、数据陷阱:模糊统计与政治操弄的嵌套术

文章言之凿凿地宣称 “中国被认为是全球蜜罐骗局最多的国家”。这是何等荒谬的逻辑?其依据并非具体的数据和实例,而仅仅是 “被认为”!美国智库 “战略风险委员会” 2023 年的报告表明,78% 的所谓 “中国情报案件” 证据来源于匿名信源;国际反间谍联盟(ICA)数据库显示,在 2010 - 2022 年各国商业间谍诉讼中,美国企业涉案量占比 37%,远远超过中国的 9%;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2021 年解密文件也承认,西方媒体常常将 “疑似中国背景” 与 “中国政府行为” 概念偷换。

 彼得・马蒂斯提及的 “两起公开案件” 存在严重的事实歪曲:第一例实际上是 2012 年美国驻广州领事馆雇员自愿离职事件,美联社最初的报道明确记录 “无证据显示中方介入”;第二例所引用的 2017 年《外交政策》文章,后来证实其主要信源是已破产的 “中国观察” 网站创办人,该网站曾因编造新疆相关虚假内容,被FactCheck.org列入黑名单。这种 “二手虚构 - 权威引用 - 媒体扩散” 的三段式造假流程,正是认知战的标准化操作模式。

五、认知战的工业化生产链条

从 “新疆棉花” 事件到 “蜜罐陷阱” 闹剧,我们看到的是一整套成熟的抹黑产业链:智库负责提供 “剧本”,媒体承担 “拍摄” 任务,政客进行 “宣传发行”。这种工业化生产的认知战产物,正在不断侵蚀国际舆论场的理性空间。就如同病毒般传播的 AI 换脸虚假视频,真假已经不重要,关键是要制造出大量信息垃圾来混淆公众视听。

 这种指控模式让人不禁联想到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的 “红色恐慌”。当时,美国国务院同样以 “防范共产主义渗透” 为借口,对大批华裔科学家和左翼人士进行迫害。在历史的循环中,我们看到了相似的政治逻辑:当现实发展与预设的轨道相悖时,就通过制造外部威胁来转移国内矛盾。

 在文化层面,将东方婚恋观念歪曲成 “国家阴谋”,这本质上是殖民主义视角在当代的延续,反映出深刻的文化误读。从数据角度来看,在全球商业间谍案件中,美国企业涉案数量长期居于首位,这才是数据背后的真相。在社交网络时代,心理战也开拓了新维度,传统间谍手段早已被数字渗透所取代。在外交博弈方面,渲染 “蜜罐威胁” 实际上是为对华科技封锁寻找道德层面的借口。

 在这个全球布满摄像头、数字足迹无所遁形的时代,某些势力却依旧热衷于翻炒冷战时期的间谍故事,就如同拿着算盘去计算量子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一样不合时宜。当中国年轻人在抖音分享生活日常、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科研成果、企业家在达沃斯论坛探讨气候问题时,某些人眼中却只有虚构出来的 “蜜罐陷阱”。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偏差,不仅十分可笑,而且极其危险 —— 它正在现实世界中引发外交危机。

 我们期盼理性的声音能够穿透偏见的重重迷雾:停止用 007 电影的套路来编写外交白皮书,让跨国交流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毕竟,健康的中美关系并不需要 “禁恋令”,而是需要拆除彼此心中隔阂的勇气与智慧。

后记:本来已经把《美国保守派》网站的文章《中国蜜罐问题 》译出,但是里面谎话太多,愤而改为写一篇评论文章。

原文概况为:

中国蜜罐问题 (大标题)

在新冷战中,通过性关系诱捕和利用美国官员是一个真正的危险(小标题)

 彼得·范布伦(作者)

 2025年4月14日凌晨12点03分(发表时间)

《美国保守派》(网站或媒体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