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是放在驿站还是快递柜?”,这或许是快递小哥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快递柜和驿站的出现,解决了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难题。

不过随着近两年驿站的强势崛起,快递柜却有些失宠的意味。今年2月底,“快递柜一哥”丰巢因未更新补充材料,导致招股书正式失效。IPO“卡壳”引起了外界极大关注。

丰巢官方对此回应称,招股书失效属于港股正常机制,上市工作正在推进中。话虽如此,但在快递新规、电商政策的变动下,丰巢的成长空间能否打动资本市场,依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初见规模,重资产模式盈利难

寄存服务的出现,让派送人员大大节省了时间,也令快递柜赛道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据中研网数据,2017—2022年间,我国智能快递柜市场规模由127亿元增长至3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在此背景下,去年8月丰巢正式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

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丰巢营收分别为25.26亿元、28.91亿元和38.12亿元。仅仅两年时间,营收就增加了近13亿元。当然随着营收的暴涨,丰巢的市场地位也越发稳固。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3年收入计,丰巢是国内最大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商和全球最大的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快递包裹业务的激增,丰巢营收会驶入快车道。不过在盈利能力方面,丰巢却处于低位。2021—2023年,其净利润累计亏损高达37.78亿元。

好在去年前5个月,丰巢终见盈利,实现净利润7160.2万元。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规模效应下,丰巢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呢?其实不然。

500

首先,丰巢的经营模式以自营为主,每铺设一个网点,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后续的运营、维护、升级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据安信证券2020发布的调研报告,单套快递柜一年投入成本高达16788元,毛利率只有6%。

而且早期为了抢占市场,丰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国31个省份进行扩张,还斥巨资先后吞下了中集e栈和中邮速递易两大竞争对手。虽然坐上了行业第一宝座,但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截至2023年底,其资产负债率高达64%。

其次,丰巢由亏转盈和跑出规模有一定关系,但更多归功于电商红利、超时费的收取和财务调整三大因素。近些年电商退货率从以前的不足5%,到如今的60%以上,带来的结果便是养肥了快递公司,丰巢同样获益良多。

2023年丰巢电商退换货综合服务量为1.34亿件,相比2021年增加了1.15亿件。与此同时,从2020年4月起,丰巢宣布对滞留件实行超时收费,虽然遭到了消费者强烈不满,但四年时间换来了超8亿元的收入。

再加上从2024年起丰巢将快递柜的折旧年限由5年调整为10年,大大降低了成本开支。可以看出,丰巢现在的盈利并不是烧钱跑出规模换来的。一旦电商退货政策发生变化,对于丰巢的影响不言而喻。更何况现在的丰巢正在面临消费者、快递员、友商的三重夹击。

群敌环伺,寄存生意逆水行舟

去年3月1日,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禁止快递员未经用户同意私自投放快递柜或服务站点。在新规发布后,丰巢、云柜、富友等品牌纷纷从小区内开始撤离,很明显新规给快递柜赛道浇了一盆冷水。

对于丰巢而言,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以菜鸟、兔喜、蜜罐、近邻宝、京小柜为代表的驿站、快递柜品牌正在抢占着“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丰巢避重就轻的经营模式已经招致快递员和消费者的恨意,丧失了好感度。

成立于2013年的菜鸟,一直以来被丰巢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毕竟二者都专注末端配送环节。依靠加盟轻资产模式,菜鸟驿站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当城市小区被菜鸟驿站包围,丰巢的生意自然难做。早在2017年,双方因为数据接口就引发过争端。近些年,因为抢夺客户,二者之间的摩擦从未间断。

500

虽说菜鸟于去年进行战略调整,重拾物流旧业。丰巢今年初还和菜鸟达成深度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最后一公里”战争的结束,兔喜、喵站对于丰巢的威胁依然存在。雪上加霜的是,丰巢的超时收费又将快递员和消费者推到了驿站的嘴边。

在商业模式上,丰巢和驿站并无本质区别,主要客户都是快递员。早期丰巢一柜难求,深受快递小哥喜爱,但是随着收费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快递员的工作效率。例如部分消费者会赶在超时前命令快递员将包裹取出,如果办不到快递员就会面临投诉和罚款。

而对于消费而言,丰巢的收费更像是无理取闹。我在线上购买商品已经付了快递费,凭什么还要再交费?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所以当启动超时收费后,丰巢遭到了全国近百个小区的联合抵制。实际上作为中间服务商,丰巢的服务也并未换来用户的满意。

例如快递柜打不开、快递不翼而飞等情况时有发生,寄件操作非常繁琐,取件对老年人群不友好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吐槽。近日有股民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直接向顺丰控股反映,丰巢快递柜网络差,取件需要排队等待时间较长,体验感不好。

不可否认,丰巢确实给打工人、注重隐私的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是在智能化、用户体验层面,丰巢还没有做到十全十美。当然作为企业而言,盈利肯定是放在首位,收费是大势所趋,但这也映射出丰巢的这套商业模式难言美丽。

多元跨界,能力还得配得上野心

上个月在北京举办的第41届CAAPA博览会上,丰巢携带自主研发的寄存柜参展,为景区、商业中心、主题乐园等不同场景提供智能、高效、安全的储物服务方案。

很明显,丰巢想借用时下大热的文旅概念,敲开景区娱乐领域的大门,不甘心只做快递末端这门费力不讨好的To C生意,而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

其实,丰巢的多元化野心早就蠢蠢欲动。在2018年就推出高铁智能柜,进军出行寄存市场。2021年重点推广智能服务站,试图发展社区、大型企业、医院商场等B端客户。去年丰巢寄存柜又相继入驻青岛、上海、深圳、无锡等各大城市地铁站点。

从小区、办公楼到城市里的各个公共场所,只要是人流量大的地方,丰巢都想插一脚。诚然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我国也在大力倡导。但是从市场来看,快递依旧是智能柜最大的需求场景。

况且无论是快递柜还是寄存柜,本质上都属于共享经济。结合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规律,只有高频消费+刚需才能支撑共享生意做下去。

丰巢打出文旅、节假日+地铁概念,缓解了消费者的出行烦恼,但出行旅游场景往往针对背包客和返乡人,消费频率远不如网上购物。丰巢想要在寄存市场有所突破还需在运营和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500

除了在舒适区寻找新场景,丰巢也开启了跨界之旅。2022年进军洗护赛道,推出了“不用等待,随时送洗”干洗业务。2023年在中山自建洗衣工厂,并且和全国135家第三方洗护工厂展开合作。

截至2024年前5个月,丰巢洗护订单96.2万份,相比2022年增加了89.3万单,成长速度十分惊人。丰巢之所以敢走这一步棋,原因在于背靠快递柜覆盖的20.9万个小区。

发展社区生态服务无疑是丰巢当下最好的选择。目前丰巢小程序还支持日常家居保洁、家电清洗等服务。不过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界虽然打开了新市场,但同样有风险。

今年三月初,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将一双价值5500元的鞋子送去丰巢洗护,洗后鞋头变样,鞋跟铆钉消失、品牌LOGO偷梁换柱。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丰巢洗护的投诉超过500条,大部分都是因为衣物洗坏,说明丰巢在洗护领域还缺乏足够的专业性。

结语

从诞生之日起,丰巢可谓是“光芒四射”,背靠顺丰发展十分迅猛。只是经过十年的实践,丰巢的商业模式没有问题,但盈利方式却备受争议。如何平衡用户和快递员之间的关系,是丰巢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快递行业的加持下,包裹寄存需求还会增长,丰巢的基本盘依旧很牢固。不过想要真正实现投资回报,丰巢不仅要开拓高频新场景,构建产业生态,还必须有好服务留住用户,才能继续在配送终端市场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