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近期在厦门频繁出没,不少人因此进医院!

引言:
炎炎夏日,当大家都在享受着海滨城市的清凉时,厦门市民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近期,一种神秘的小虫子在厦门频繁出没,不少市民因此进了医院。究竟是什么虫子在作祟?它们为何会在此时大量出现?如何防范这些“隐形刺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虫子来袭,市民生活受扰

端午过后,厦门的气温逐渐攀升,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夏日的阳光。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种神秘的小虫子开始在小区绿化带、公园草坪等地频繁出没。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或家人在户外活动时被虫子咬伤,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了头晕、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厦门市中医院和弘爱医院的皮肤科门诊量因此大幅增加。据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曾桂淑介绍,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她接诊的病例中,几乎每10人就有5人是虫咬皮炎。厦门弘爱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徐毅跃也表示,夏季虫咬皮炎的病例数比秋冬多出三四倍。

二、专家揭秘:气温上升,虫子活跃

为了了解这些神秘虫子的真实身份,记者走访了厦门市绿化中心和多家医院的专家。厦门市绿化中心农艺师宋炜解释道,虫子的生长和繁衍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每年4月至10月是厦门小虫的活跃期,而近期气温的上升更是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植被的生长速度加快,为虫子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庇护所。因此,这些小虫子便开始大量繁殖,频繁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

三、虫虫特攻队:哪些顽劣小兵在作祟?

在这些频繁出没的小虫子中,有几类“顽劣小兵”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 红火蚁:在平整的绿化带中,一个十多厘米高的小土堆可能就是红火蚁的巢穴。被红火蚁叮咬后,伤口会有强烈的灼烧感,严重时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反应。

  2. 蚊子:夏季是蚊子最活跃的季节,它们的叮咬不仅会引起皮肤瘙痒,还可能传播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疟疾等疾病。

  3. 臭虫:臭虫以吸人血为生,叮咬后常引起皮肤发痒,过敏体质的人会出现明显的刺激反应,伤口红肿、奇痒。

  4. 蜱虫:蜱虫可能携带疾病,叮咬后可能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斑点热和莱姆病等症状。

  5. 默默:这种比蚊子还小的小虫子,咬人却比蚊子还厉害。它悄无声息地飞到身上吸血,留下奇痒无比的斑块。

四、如何防虫驱虫?实用指南来帮忙

面对这些“隐形刺客”,市民们该如何防范呢?专家们给出了一些建议:

  1. 穿浅色衣服:浅色衣服不容易吸引虫子,同时也能更容易发现虫子的踪迹。

  2. 盖住皮肤:尽量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在外,降低被虫子叮咬的风险。

  3. 使用驱虫剂:在户外活动前,涂抹驱虫剂可以有效防止虫子靠近。

  4.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家中和周边的杂草、垃圾,减少虫子的栖息地。

  5. 远离可疑区域:在公园、绿化带等地方活动时,尽量避免靠近可能有虫子巢穴的区域。

结语:

夏季是虫子活跃的季节,市民们在享受夏日美好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虫措施。通过科学的防范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虫子带来的困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