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艺术学校:传承经典文化 探索艺术新境界

引言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有一所备受瞩目的艺术殿堂——厦门艺术学校。这所学校不仅是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家全日制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本文将带您走进厦门艺术学校,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专业设置、精彩的艺术活动和在戏曲传承方面的独特贡献。

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

厦门艺术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前身是厦门艺术学校和福建省艺校厦门戏曲班、厦门分校。1976年,学校复办,并于1991年9月17日被厦门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属普通中专学校,由厦门市文化局和厦门市教育委员会主管。2005年1月,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和厦门华夏少儿文艺中心合并,正式成立了如今的厦门艺术学校。

丰富多彩的专业设置

厦门艺术学校以其独特的民族和闽台特色艺术表演专业而闻名。学校设有中国民间舞、歌仔戏、南音、高甲戏、影视武术、舞台技术、茶文化等多个专业。这些专业不仅涵盖了传统戏曲和舞蹈,还涉及现代影视和舞台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1. 中国民间舞: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民间舞蹈技巧,传承和发扬中华舞蹈文化。
  2. 歌仔戏:作为闽台地区特有的戏曲形式,歌仔戏专业旨在培养新一代的戏曲表演人才。
  3. 南音:这一古老的乐种在这里得到了新生,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南音的独特韵味。
  4. 高甲戏:作为闽南地区的重要戏曲形式,高甲戏专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戏曲演员。
  5. 影视武术:结合现代影视技术和传统武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影视武术人才。
  6. 舞台技术:为学生提供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全方位的技术培训。
  7. 茶文化:通过茶艺、茶道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精彩纷呈的艺术活动

厦门艺术学校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2021级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方向)班的毕业汇报演出《恰是青春风华》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演出包括《古典舞基训课堂》、《东北秧歌》、《蒙古族》、《维吾尔族》、《安徽花鼓灯》等多个节目,精彩纷呈,得到了现场领导、家长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对他们艺术心灵的巡礼。通过这些演出,学生们在欣赏美、创造美、守护美、传承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生境界。

传统戏曲与青年文化的双向奔赴

在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厦门艺术学校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爱上了传统戏曲,这一现象背后是传统戏曲创新性传承和青春化传播的持续努力。

例如,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不仅成为戏曲演出市场的顶流,更在青年群体中以新国风实现破圈。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故事呈现和舞台形式上,更在于对越剧经典韵律和全女班艺术特色的传承。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厦门艺术学校不仅在传统戏曲的传承上下功夫,还积极探索戏曲艺术的新境界。以现代剧场艺术阐释经典戏曲的昆剧《临川四梦》、采自民间传说又闪耀现代精神的滇剧《水莽草》、用古代题材表现现代伦理的闽剧《双蝶扇》等,都是这一探索的生动实践。

这些创新实践的背后,是对戏曲传统的重新发现和创造性转化。时代在演进,艺术在发展,每个时代的艺术范式都沉淀为传统的一部分,同时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戏曲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戏曲艺术,厦门艺术学校积极参与“戏曲进校园”工作。通过校本课学习、社团活动和外聘专家等多种形式,学校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还陶冶了他们的道德情操,培育了深厚的民族情感。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扶持下,厦门实验中学的京剧特色发展工作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戏曲艺术在校园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结语

厦门艺术学校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专业设置和积极的艺术探索,成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更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了美的力量。未来,厦门艺术学校将继续在传承经典文化、探索艺术新境界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