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没更新公众号了,今天必须更一篇,因为胖猫事件。
胖猫事件过去快一年,早已没啥动静,结果昨天315央视出手炒热,又点燃了网民情绪。不少网民说央视真是一片苦心啊,就是不想让这事平了。
央视报道基调是批评同情胖猫的网民,说他们陷入了情绪狂欢,被不明力量绑架,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微博热搜标签就是:#胖猫事件90多吨食物被浪费#
即便有了官方结论,有人依然表现出对法律权威性的不屑一顾,而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一场情绪的“狂欢”之后,他们是否在意,自己的同情心被“绑架”了?事后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
公众号:央视网“胖猫”事件背后,94.6吨外卖堆满长江大桥
这个90多吨的数字已经被网民各种反驳嘲讽。我在这里要立此存照的是,央视说“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引导“谣言”市场。
我们是无神论的政党,不搞神秘化,不搞似是而非,既然说有一股力量,那就要分析清楚,到底是什么力量。如果记者分析不清楚,作为党员,我来帮忙:
我承认,我自己就是你们说的这股力量的一份子。
去年这个时候,我写过数篇评论,实名发表(比如:胖猫之死背后的一个更要命问题 )。
去年这个时候,我看到重庆公安找别的发帖者喝茶,于是我发帖公开邀请公安同志喝茶交流,主动配合工作,只是没有得到回应。
去年这个时候,有关方面同志找我调研,我也知无不言。
当然比起广大网民的努力,我这些不算什么。有人是冒着丢工作的危险,被喝茶被谈话也要发帖分析。
但如果批评建议就是网暴,就是那股“力量”,那么我就背上这个帽子。
央媒说网民是情绪狂欢。当然,群众有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中确实存在不理性的情绪,但是我看到有更多情绪走向理性,仔细分析事情经过,对账警方公布的账单,发现疑点,指出偏颇,分析事情的情绪和矛盾真正所在。这样理性的力量似乎都被央媒无视了。
相比之下,那些攻击诋毁胖猫的力量表现出的破坏性,央视似乎并不关心,那些女拳公开收集所有同情胖猫名单的帖子,那些数据女工声称制造点赞数据成功的帖子,央媒记者是不是视而不见?
我不是说警方和有关方面不该此时出来说事。做好人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长期的任务。有证据就拿出来,有困惑就交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惜一年之后,就拿出这么一个“委屈诉苦书”来。看看记者写了什么,我来总结一下:引言部分:真相和谣言混杂,伤害社会治理,侵蚀晴朗空间。
(点评:正确的废话)第一章:先介绍事件。然后,公安同志A:工作量很大。警情通告解释很清楚。公安同志B:我们带着温度传递严肃的法律认知,太难了,谣言太多了,我们成了网暴对象。公安同志C:我成了网暴对象。(点评:反正就是公安被网暴了,不说证据,不说原因,就说被网暴。)第二章:有力量牵引谣言,网民情绪狂欢,同情心被绑架。公安同志D:有自媒体炒作。胖猫家属一个自媒体帐号,十几二十天就涨粉到300万,这不正常。
(点评:我绷不住了,这位同志到底懂不懂网络?二十天才涨粉到300万,这还叫不正常?吴柳芳获得同情之后,一天就能涨粉千万。胖猫家属涨粉太慢了,确实不正常……)
城管干部与公安干部:网名给胖猫点的外卖。垃圾清运量达到94.6吨。白白浪费,应该鞭挞。(点评:这个数据怎么来的?就算这个数据是真的,你说这是浪费,好吧,窦娥诉冤下的大雪可能90000吨都有,是不是浪费?背后的民意汹汹如何认识?)公安同志C:行政资源被浪费。水上刑警支队同志:此后报警要来大桥跳江的警情大量增加。
(点评:最值得同情的就是水上巡警这类一线工作者。有关方面不当的处置方式,尤其是媒体的观点,带来了更大的群众情绪反弹,也给一线干警带来巨大压力。结果有关方面不反思自己文章不利,却怪人民群众情绪不对……)然后记者说了实话,说发现还有很多人在要求真相。最后公安同志E说:我们这个案子可以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也经得住人民的监督。多么自相矛盾的文章,开篇不满地说有人质疑官方结论,这会儿又说接受人民监督,而整个文章基调就是谴责人民群众情绪狂欢。嘴上说要,但身体很诚实啊。整个文章避重就轻,鸡同鸭讲。网民倒是又从这篇报道里发现了新的疑点:在胖猫姐姐没有签字的情况下,警方就发出了通告。
央视姓党。中国政党和西方政党的不同之处,不仅讲法律而且讲道德和情理,如果只搞法条主义,就和别人没区别。何况胖猫案的处理在法律程序层面似乎也有问题。我觉得重庆警方的处理是认真的,但是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可能停留在上一个时代。从重庆日报到央视报道,几乎搞不清矛盾所在,只会责怪网暴,这就和白左反战电影一样,只会一概反战,却搞不清战争的逻辑。
最后,把去年说的话再说一遍:
网民基本也知道谭竹的行为“不违法”,但法律只是最低的道德标准。网民在意的是喉舌媒体轻描淡写说这只是“一段平常恋爱关系”。
无论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或者传统美德来看,这都不是一段“平常恋爱关系”。一个刚成年的游戏青年,自身精神状态不稳定,转这么多钱给女友。
女友谭某长期无业,是胖猫在聊天记录里对姐姐说的,如果无收入,那这种开销方式就是高消费。如果有收入,那就是欺骗了胖猫。
如果说这是平常恋爱关系,就在无意中鼓励了不健康的氪金式恋爱、转账式恋爱、消费主义恋爱,不仅与国家移风易俗政策(比如中央点名天价彩礼风气)不符合,也与人民群众朴素的道德期待不符合。
至于一些网民说两年给女友几十万算什么,在北上广是小case。这种言论本身就已经是不自觉的消费主义式言论,喉舌媒体绝对不能跟着这些言论走。
今天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大城市社会原子化发展,使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异地来的打工人失去了“附近”——社会关系支持。同时消费主义风气和挑动男女对立的打拳舆论嚣尘上,一面洗脑大量中下层女性导致不切实际自欺欺人,一面给下层男性青年制造焦虑,压力巨大。
氪金式婚恋让中产阶级都感到负担沉重,女拳舆论则要求底层男性也如此,更让他们苦不堪言。渐渐产生被“塔”抛弃的感觉,心灰意冷,自认牛马,成为“躺平”“乐子人”主力。同时他们也没有软肋,没有牵挂,就问你怕不怕。
城市财政依赖于打工人努力卑微工作创造的经济价值,依赖于他们愿意借贷买房结婚的意愿,他们是这个经济社会的基础。他们的辛苦工作,女拳分子也不愿意接替。伤害他们的感情和信仰,与伤害女性的感情和信仰一样,都对国家长远稳定不利。网上有不少人把此案形容为新的“彭宇案”,必须重视后续影响。
人民有期待。时隔一年,央视突然交出一份答卷,打开一看,答了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