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最新一期的《新之说》,这一期讲的是《贵女》,一看这个内容盲猜要讲到《知否》,然后果不其然。作为个人至今为止最喜欢的女频网文,我还是想给《知否》说几句。
毕竟作为一本2010年首发的小说,至今还能在晋江总分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了某种小说类型的代表,这件事本身就值得一说。
《知否》中的嫡庶神教问题几乎成了《知否》的一大标签,可是如果我们拉一拉时间线会发现《知否》在嫡庶神教的问题上是退了一步的。
从时间线上来看女频网文最初的套路无疑是琼瑶式的,后来吸收了港片模式,之后又引入不少早期韩剧的套路,但是主体基调是感性的,追求爱情至上的。
随着时间走到10年前后,随着旧套路的摒弃和新套路的开发,开始有网文尝试加入更多的制度、规则,让书中的世界看起来更真实、更理性,在创造新鲜感的同时也可以回避过分狗血的剧情。当然这一系列尝试我个人概括为引入封建秩序。
具体来说有的尝试让女主在古代搞事业,有的尝试加入更多的朝堂剧情,还有人引入了一个小设定就是嫡庶。当时对嫡庶问题的描写来自几个方面,一《红楼梦》中赵姨娘相关剧情,二现实中的各种小老婆,三韩剧中的嫡庶设定。
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第三点,但问题在于韩剧关于嫡庶的设定因为古代朝鲜王朝实行的从母法,庶出子女地位是按着母亲来,使得庶出子女地位极低。
这一设定实际上与中国古代的情况完全冲突的,以君臣、父子、夫妻为代表的封建权威在古代中国根深蒂固,子女的地位完全依附于父亲。
说回到《知否》,在嫡庶这个问题上正是《知否》退了一步,至少在形式上三姐妹的社会地位是相同的。
之后网文圈总体上也遵循了这一规则,即便对嫡女、庶女有所区别都是因为书中人物的爱好臧否或是一些特殊情况,而不是因为你是庶女就天生卑贱要给嫡女当牛做马。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现代人的想象,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如何,这个问题太大我无法回答。这里只讲讲个人看到的一些小说故事。
有完全作为男性欲望延伸的附属物的这是最多的一种。有荒年逃荒找到一个同村玩伴刚庆幸没一会,喝口茶的功夫就被人卖了。有丈夫被关进大牢,妻子上下打点加每日送饭把家里钱花光了,逼得先卖婢女再卖自己的,就这种街坊邻居还觉得是有德。我看到这一段这觉得难以接受,另一本书就写男主不治生产,一家妻妾把家里钱花光后一个个都站街去了。
以上种种都不能用物化女性去形容。社会环境已经天翻地覆,我们今天的道德观念和古人终究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问题是当各路写手在自己的小说里引入各种封建秩序时,除了极少数奇葩外,我们本能的抗拒这一切,这才是我认为《知否》为代表的一类小说最大的矛盾。
《知否》改编电视剧尽管导演采访时说他要拍一部家族剧,但实际上拿出来的依旧是一部大女主剧。可问题在于《知否》和大女主完全不沾边,明兰是一个完全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角色。在家时她讨好父亲和婆婆,出嫁后的靠的是丈夫的地位。这样的一个角色在今天真的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所幸小说的更新换代比电视剧快多了,在电视剧还在播十几年前的老东西时,小说已经在向更多的类型拓展,不再局限于情爱娶嫁这一套,姑且能看到一点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