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追寻城市之光·石家庄南下干部文献展”开幕式在石家庄民间工艺博物馆四楼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纪念馆举行。

500

此次展览由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指导,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非遗传承工作委员会、石家庄民间工艺博物馆、河北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委员会、河北明珠志愿服务队联合主办,学会顾问、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委员会主任张清华,学会会长、省社科委员刘良业研究员,石家庄市荣誉市民、着名导演郭西昌,《中国地名》杂志社执行社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网总编辑孟庆功,河北省传统文化学会非遗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孙云霞、副主任李爱军以及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委员会副主任董瑞国,石家庄市网络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东顺,红色文化研究专家何中立、潘卫忠、焦世宽、冯丽康、刘志宏以及广东赵佗文化文创专家周三等应邀参加。

500

河北明珠志愿服务队队长郭兵带领2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义务讲解。

500

文献展分为两大类四个板块,包括南北方赵佗相关文献,深入挖掘赵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在西柏坡及进京赶考文献,生动再现了那段关键的革命岁月;华北大学相关内容,则展现了人才培养与输送对南下工作的重要支撑;南下干部文献板块,更是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直观呈现了干部们南下奋斗的壮丽篇章。

500

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南下干部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展开了深入探讨。此次座谈会由孙云霞主持。

刘良业会长在讲话说,两千多年前,赵佗南下,把中原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带到岭南,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放初期,石家庄南下干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奔赴南方参与建设,为新中国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指出,南下干部的精神是石家庄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他们为新中国建设奉献了青春与热血,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并传承。

何中立研究员在发言中,从南下干部的背景与战略决策、南下干部的组织与调配、南下干部的工作与贡献、南下干部的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四个方面,全方面诠释了南下干部的历史作用和举行这次文献展的重大意义。

郭西昌导演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今后举办此类活动,要与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和主流媒体结合起来;第二,加大与社会力量合作,最好到省社科联等有关部门申请课题立项,争取尽快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第三,延伸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尽量与当地文旅等部门结合起来,可以做一些文创产品,或走研学之路。

着名红色文献收藏家张清华认为这次文献展收集和保存了一大批有价值有意义的珍贵文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他希望文献展把历史和现代有机结合起来,让文献“活”起来,经世致用,使之造福更多的人民。

专家们一致认为,石家庄南下干部响应时代号召投身南方建设,他们的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干部凭借坚定信念,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推动了新解放区的发展,带去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加速了区域间的融合,对巩固新中国政权意义深远。专家们提出将南下干部精神融入教育,以此激励当代人奋勇前行,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新时代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