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一杯咖啡而已,而且机器咖啡,有啥区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咖啡的烘焙分浅焙(果香味)、中焙、偏深烘焙和深焙,其实就是烘焙生咖啡豆程度的深浅。

深度烘焙的咖啡虽苦,但是很醇香;花香则是浅焙的咖啡里面能喝出果味(柠檬、甘草、柑橘、莓果、甜橙等风味)。

其实店员就没讲明白,深度烘焙的咖啡一般都是意式浓缩,需要用咖啡机85°的热水通过水泵的压力打压出来,然后成为做卡布或者拿铁的底子,这就是机器咖啡。

这样的咖啡是有一层咖啡油脂的。

500

包括美式滴漏咖啡,也是靠机器制作完成的,尤其是美国的办公室里全是滴漏咖啡机,这种咖啡萃取适合用中焙最多偏深的豆子。

但直接就喝意式浓缩的,除了意大利人外,还是需要勇气的,意大利人直接喝意式浓缩(Espresso)也就是20ml,用咱们功夫茶的闻香杯那种杯子一口闷,哇塞……

而花香(果香)则是手冲浅焙咖啡,也就是85°热水慢慢浇淋,和法压壶、虹吸壶类似,不用机泵。

甚至冷萃或者冰萃(用冷水或冰萃取,不用热水)更需要使用这种浅焙的咖啡豆,需要八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萃取出咖啡精华,才能喝出咖啡豆里特有的水果味(不同产地的生咖啡豆有不同的果香味)。这种冰萃咖啡原来星巴克曾经卖过,但是限量,因为这是头天要至少八小时才能得到的,不可能现场给你做。

现场能做的是冰咖啡,也就是无论是高压泵或者滴漏做出来的热咖啡加冰,这和冷萃(用常温纯净水)、冰萃(冰块)是两码事。

我现在喝的咖啡口粮就是云南小粒咖啡豆,适合浅焙咖啡豆萃取(冲泡),能喝到水果味。但我基本上也是用意式浓缩高压和美国滴漏两种方式萃取,早晨意式浓缩萃取,下午美式滴漏萃取,但因为我是自己烘焙咖啡豆,所以我都是一公斤云南豆分别烘焙浅(夏天)、中、深、三种。

对于咖啡这件事,其实和喝茶是一个道理。

大碗茶、茉莉花茶、青茶、铁观音、普洱等等,有各种各样的泡茶艺术,你到闽粤去,家里家外随随便便都是那种小杯子的功夫茶。

你到成都去,一杯茉莉花茶用开水壶里的水就能泡一杯还续杯,你家里的直饮热水机上面还专门有个冲茶(咖啡)的温度指示。

茶如此,咖啡为什么就不是如此呢?各人有各人习惯,咖啡和毛尖、普洱我都喝。

实际上星巴克就和麦当劳、肯德基在美国一样属于快餐文化,哪有这些细做,就像中国的大碗茶一样,牛饮就好。

上海那些咖啡精品店以及有些咖啡精品连锁是提供这些细做的,就如同你可以吃大排档快餐,也可以吃餐厅的炒菜。

至于服务员的解释,明显一看就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深度烘培、花香傻傻的讲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