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各地的吴彦祖分祖们,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个身份。

以后的小孩子们听到吴彦祖这个名字,想到的可能不是男神,而是——

英语老师。

没错,阿祖上课了,课程5天内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500

网友看迷糊了——

真是很帅的英语啊。

还有的人连夜把孩子的兴趣课取消了,给自己下单了英语课。

还有人嚷着:“阿祖,快收手啦”

500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个港星王祖贤在加拿大温哥华开设艾灸馆。

已经有人提早体验王祖贤亲自按摩了。

500

退圈多年,两大童年男神女神,双双下凡?

瞄准的还都是“下沉”市场。

于是有人说。

王祖贤复出灰头土脸。

吴彦祖也是打工人,好可怜。

但明星和普通人,真的不能是同一个物种吗?

事情就是这么变得荒诞的——

本来就是一场造神运动。

神都已经离开了,人还舍不得离开幻觉。

01 

吴彦祖和王祖贤,早已被捧上神坛。

他们都是美貌的形容词。

《美少年之恋》里,吴彦祖是风流倜傥的Sam。

昏暗的巷子口,穿着警察制服的他回眸,轻点警帽以示致意。

500

这一幕还被媒体称为“世纪末最后的美少年”。

凭借一张神颜,吴彦祖硬在群星济济的香港电影界站稳了脚跟。

王祖贤呢,是港星里美的代表。

《倩女幽魂》王祖贤的巅峰之作,凄美、妖艳与纯真融为一体。

500

《青蛇》里,她和张曼玉相比起来,又多了一份成熟与深情。

500

极具东方韵味的美貌,甚至火到了韩国,成为了无数人的白月光。

他们在电影《游园惊梦》有过一场合作。

美美与共。

王祖贤,一头短发,含蓄隐忍。

500

吴彦祖,裸身出镜。

500

以及这场激情吻戏——

500

△ 谁说吴彦祖是禁欲系的!

然而,对于自己美貌这回事,他们却有点麻了。

《游园惊梦》的宣传会上,记者尖锐抛出一个问题:外貌出众,是不是阻碍?  

吴彦祖回答:外貌只能摆第二,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我想做的是演员。 

嗯,听起来很官方吧?

但其实还是因为回答得太多了。

吴彦祖说自己被采访外貌很累——

“那段时间感觉到很讨厌,每一次做访问,每一次见人,都是讲你怎么看这件事,所以会觉得很累,成天要面对这个问题。”

500

就在大众都垂涎于他的美貌与肉体时。

阿祖的一句调侃“lack of use”,更是让网友们大呼暴殄天物啊。

500

而王祖贤的回答,更显温婉。

“对于美貌,我不会想去摆脱它,因为它本来就在。我只问自己给了这么多年后,自己是不是空了,还要不要再给下去。 ”

给下去,代表她有收回的权力。

500

是的,这时的她,早已对自己的美产生怀疑。

她情伤不断,又遭遇舆论中伤。

于是她在思考:是不是要持续地服务大众,能不能服务下自己?

人生下半场,他们都做出了同一个选择——

隐退。

做一个普通人。

38岁时王祖贤演完最后一部作品《美丽上海》后,宣布退圈,之后一直在加拿大隐居。

而吴彦祖和太太Lisa在2013年生下女儿以后,也慢慢淡出香港影坛,回到美国和家人过起了半隐居的家庭生活。

500

△ 当普通人的第一步就是发丑照

可隐居生活,其实是他们追逐新事物的新场所——

在辛勤的父亲,最终死于老年痴呆症后,吴彦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我爸爸是老年痴呆症走的。我发觉他六十岁退休之后,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了,每天都是很早起来之后看报纸,吃早餐,上街走走,然后就回来了,又睡一会儿。每天都是一样的,所以脑子会退化。人的大脑要继续有活动,才会有神经可塑性,我觉得我爸爸为什么会有老年痴呆症,就是因为他没有了挑战。”

宣布开始自己斜杠的人生。

成为职业赛车手,也拍摄纪录片《吴彦祖的速度之旅》。

500

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品牌创新设计实验室。

500

参加综艺《漂亮的房子》。

在成都开了一家咖啡店。

亲自设计、改造了洛杉矶的新家。

500

也没忘记拍戏,豁出形象演猴王。

500

△ 《西游ABC》

所谓的英语老师呢?理由也很简单——

不过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而王祖贤呢?

还记得王祖贤去日本宣传电影,给影迷送上的祝福是: 希望你们可以在人生的路不断地学习,我也一样。

在别的女星当豪门阔太时,她选择皈依佛门,如今,她仍旧深耕在自己热爱的领域。

“艾灸是我最想做的事业,我想艾灸会陪伴我到终老。”

500

找到了新生活的两个人,与其说是“事业滑坡”。

不如说是,再次出发时,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

经历前半生的奋斗、探索与迷茫,在后半生选择脱去演员的光环。

500

因为他们知道。

和美貌一样,演员、明星这个身份,只是人生的一站。

02

许多老一辈的香港演员都是这样,没有觉得一朝成为演员就平步青云,踏回地面就是跌落。

演员只是一个职业,不会标榜自己的阶层,更不会左右自己未来的选择。

为什么?

确实,在以前,演员只是一份谋生存的差事。

1990年TVB23周年台庆上,周星驰和吴孟达就上台说了一段相声。

相声里,他们分别演了老板和员工。

员工要涨薪,老板假装没见听,还讲了别人被降薪的例子,惹得底下人哄堂大笑。

500

但,这恰恰是那个年代演员的无奈现实——

他们的能耐,都是饿出来的。 

在涨薪无望的现实前,香港演员靠量取胜,不断磨炼演技,靠真本事来赢得市场肯定。

所以,就会有这种套娃的情况——

周星驰曾给黄日华跑龙套,黄日华曾给周润发跑龙套,周润发曾给伍卫国跑龙套。

500

靠跑龙套来熬,来获取机会,踏实做事,剩下的交给时间。

这套方法论,哪怕到老了,也没法忘。

洪金宝头发花白,却油光锃亮,精气神十足。

《九龙城寨之围城》依然在打。

500

吴孟达拍《流浪地球》。

花甲之年穿几十斤重的骨骼服,奔忙于片场,晕倒送医院,出院还得继续拍。

500

从年轻时就习惯了,演员是个辛苦卖力的行当。

能当则认真当,不能当也能随时撒手,换个方式谋生。

影帝梁家辉被封杀过,为了谋生,他在香港街头摆摊。

有人说:你堂堂一个影帝,就算落魄了,也可以做一些白领和文员之类体面的工作啊,为什么一定要去做这些很掉价的买卖呢?

梁家辉一脸无语:

哪掉价了?影帝又怎么样?我还是曾经的香港短跑记录的冠军呢……而且能赚钱嘛?况且,做白领哪里有摆地摊赚得多呢?

500

拍《智取威虎山》,有一个几米高的台子,场记不好爬上去。

梁家辉直接说,你把场记牌给我,我来喊。

喊完action后,他又立马入戏,完全没有架子。

演员就只是份职业,都是在赚钱,谁说自己要比一个场记更牛呢?

直到,粉丝文化兴起,资本的包装,明星渐渐成了高不可攀的存在。

03

张学友谈到在内地和香港开演唱会的区别时说,香港的观众看到我不会那么疯狂。

500

然后聊到原因时,他又委婉说:

“可能……见到太多次了吧。”

是的,在香港你可以看到很多明星在街头随机刷新。

69岁周润发参加马拉松,在人群中像普通小老头。

500

谢霆锋,帮捡纸皮的老人家推推车。

500

坐在路边摊,说不定旁边就是一个明星在吃炒粉。

500

路上挺着个大肚腩,可能是当红歌星。

500

香港民众对明星的态度,是祛魅的。

这大概也和港星们,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有关。

明星转行谋生,这在香港屡见不鲜了,热搜也上过不少了。

还记得李绮红《神雕侠侣》的“郭襄” 吗?

当年是94年港姐季军,出道即巅峰,金庸钦点她演“小东邪”。

500

后来呢,穿着护士服在急症室工作。

500

前两年。

TVB一姐陈慧珊,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老师,隐姓埋名地干了5年,离职之后才被爆出。

500

《包青天》中饰演展昭的何家劲,自家开了个工厂,还在食堂吃自己家工厂的菜,来回应网友质疑。

500

香港明星何铠妤,转型经营快递公司,亲自送货。

杨淇,疫情期间一直没有戏拍,就去学校里当起了保安。

铁肺女王李佳薇,《超级星光大道》冠军,在售楼中心端茶送水,兼职房产中介。

500

TVB艺人沈震轩为了谋生,转行去开网约车了。

郑志伟转行送外卖。

500

500

能文能武, “搵食”不丢人。

这似乎刻在香港明星的基因上。

也许是市场体量小。

没有足够的粉丝人群,供他们上神台,过着不需要动手的飘飘然的人生。

甚至今天的粉丝们默认——

偶像就是要供着的,就是要笼罩在光环里,染不得一点现实的灰尘。

就拿前段时间“孕妇被开盒网爆”的事件来说。

起因只是张元英的粉丝认为,自家偶像看秀当天往返是魔鬼行程。

500

在他们看来——偶像,怎么能吃人间的苦?

一位路人网友,只不过以普通人的感受去点评,“坐12个小时飞机,还是头等舱”,那不就是很普通的事情吗,比打工人舒服太多了。

500

这,就拂逆了龙鳞——

我们的爱豆,和尔等凡人有可比性吗?

于是乎她好像犯了“大不敬罪”,遭到粉丝开盒。

是的。

今天构成偶像光环的,好像不是才华和人品了,而是与世隔绝的特权。

所以,一旦他们“下凡”(如教课,开店,打工),总要上热搜,引得大家诧异的围观。

我们在看什么呢?

次元壁被打开,距离感消失,好像天上的星星坠落在地上。

太奇怪了——

这个世界竟然会回归真实。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