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县级市。近年来,海宁市在医疗资源布局和百姓健康守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探讨海宁市如何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等举措,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

一、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 县域医疗联合体

海宁市建立了覆盖全部26家市级与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紧密型合作网络,通过“双下沉”策略,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向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例如,海宁市人民医院与上海长海医院合作,实现了医疗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共享。

2. “县院带镇”机制

海宁市全面推进“县院带镇”,初步建立起省、市、镇三级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将“双下沉”链条延伸至每个乡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效能

1. 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

海宁市深入实施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均衡布局医疗服务资源,明确公立医院发展定位,优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 强化多部门联动机制

海宁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强化财政、医保和卫健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机制,建立点对点定期会商联络机制。

三、社区责任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卫生网底

1. 大学生村医计划

为解决社区责任医生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海宁市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公开招聘、提升技能、优化环境等举措,鼓励医学类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2. “送出去”培养模式

海宁市从2009年开始,全面启动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工作,计划通过5~8年时间,逐步完成社区责任医生队伍的新老更替。

四、康养中心建设,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1. “医养结合”型康养中心

海宁市积极推进康养中心建设,如海昌街道康养中心,设有养老区与医疗区两大板块,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医疗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疾病预防、基础诊疗等服务。

2. 多家康养中心建设规划

海宁市计划新建多家康养中心,满足老年人对高品质晚年生活的需求,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五、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1. 提前半小时服务

周王庙镇卫生院实行药房、医技科室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开展挂号收费、配药和检查检验服务,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

2. 天使爱·红色驿站

由党员、共青团员及青年职工组成的天使爱·红色驿站志愿服务队,提供量血压、测体温、体检秩序维护、导医等便民服务。

结论

海宁市通过医疗资源下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社区责任医生队伍建设、康养中心建设、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为市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健康保障。未来,海宁市将继续努力,为打造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