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关于防城港历史文化的详细介绍。
一、悠久的历史
防城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先秦时期起,防城港地区就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这里归秦置之象郡所辖。汉时属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元、明、清时隶属钦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隶属广东省。民国时期至解放初,仍属广东省辖。
1951年至1955年6月划属广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复归广东,其间,1957年将防城县划分为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防城县;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1958年12月,防城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合并后,称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设在东兴镇。1965年8月,东兴各族自治县又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县城从东兴镇迁到防城镇,县名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防城港区与北海市等一起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地级编制的防城港区,直接由自治区领导。199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
二、丰富的文化遗迹
-
伏波文化公园:防城港市建设了伏波文化园,以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的历史事件。园内有浮雕走廊、海上小岛大型汉代战船雕塑等,生动展现了马援将军平定战乱后传播中原文化、致力于防城建设的情景。
-
白龙古炮台: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半岛的白龙古炮台,至今已有136年的历史。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沿海最南端的古老军事建筑,广西连城要塞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城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簕山古渔村: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半岛东南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渔村房屋依八卦玄理建筑成古堡,易守难攻,堡内家家连通,围墙比一般房屋高丈许,堡内四角设有岗楼,可以瞭望海面上海盗入侵的情况。
三、民俗文化
防城港地区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
京族文化:京族是防城港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京岛风景名胜区。京族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节日等文化。
-
渔村文化:防城港地区沿海渔村众多,渔村文化以海洋捕捞、渔业生产为主要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渔村建筑、渔业工具、渔业习俗等。
四、博物馆展示
防城港市博物馆又名北部湾海洋文化博物馆,是广西北部湾地区唯一一个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公共博物馆。馆内展出了大量与海洋文化、防城港历史民俗相关的文物和资料,成为了解北部湾海洋文化、防城港历史民俗的重要场所。
总之,防城港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