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撰文 | 雁  秋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IC Photo

三月的最后一周,安卓与鸿蒙两大操作系统陆续上演大戏,反响不一。

按照谷歌的计划,接下来安卓所有的开发工作转移到内部分支,这意味着开发过程将完全在闭门环境中进行。

虽然官方称此举并非「闭源」,只是为提高开发效率,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大众认同。有开发者直言:“这损害了开源精神,安卓的开放性正逐渐被侵蚀。”

500

图源:IC Photo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鸿蒙正以创新开放的态度,在全球科技版图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华为2024年年报显示,其全球销售收入达8621亿元人民币。这是时隔4年后华为营收再次突破8000亿元,距离最高的8914亿元(2020年)仅一步之遥。

分业务来看,ICT基础设施业务、云计算业务和数字能源业务稳中有增,终端业务大幅增长38.3%。尤其是智能汽车,虽然规模尚小,但增速远超其他板块,同比增长474.4%,首次实现当年盈利。

华为以业绩的强劲增长宣告了鸿蒙生态的全面崛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鸿蒙开发者超过720万,生态设备超10亿台。网友在社交平台感慨:“十年前,大家都觉得华为的手机系统和汽车业务只是试验品,谁能想到今天的鸿蒙和智驾已经成为主流?”

500

图源:华为官方

安卓与鸿蒙的「冰火两重天」,不仅关乎技术生态,更折射出未来全球移动设备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未来将会有更多厂商与开发者探索多元化选择,鸿蒙生态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历史节点。

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所言:

“我们深知,生态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开发者,一个好的生态,关键在于开发者能用、有用、喜欢用。

我们在生态建设上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开发者和伙伴成功,持续服务好我们的开发者,将会是华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态投入重心。”

01、鸿蒙“临危受命”

说起鸿蒙,其正式立项是在2015年,但若是算上意识萌芽,恐怕还要追溯到更早。

2012年,任正非在看完灾难电影《2012》后,成立前沿技术研究部门——华为“2012实验室”。当被实验室工作人员问到“已没有生态空间,为何还做终端操作系统”时,任正非是这样回答的:

应尽量使用国外的好东西,包括高端芯片和操作系统,但也要确保“被‘断粮’时,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近乎“疯狂”——全球手机操作系统市场被iOS和安卓垄断,微软的Windows Phone举步维艰,三星的Tizen无人问津。一位参与早期研发的工程师回忆:“很多人觉得这是浪费资源,但任总说,技术自主权比短期利润更重要。”

同年,王成录调任“2012实验室”中央软件院任总裁。这是一位鸿蒙系统诞生的关键人物,他启动相关研究并提出构想。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因为怕引起外界过度关注,内部文件都用“分布式能力增强”来代替“操作系统”。

鸿蒙要做成什么样,华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王成录曾公开表示,在鸿蒙出现之前,所有操作系统都有一个局限,其DNA都是面向单设备的,如手机、桌面电脑、平板等。鸿蒙是唯一几乎能装在各种各样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像烟感、灯、相机、门禁、门锁等,这就意味着设备之间的交互更简单了。

据王成录回忆,2017年他向任正非这样解释他的工作:“我给任正非演示时,用华为手机‘碰一碰’阿里音箱,歌词就在我手机上显示出来。在手机上还可以操作选曲、快进播放。这就是万物互联。”

“任正非说这是未来的方向,你一定要做。”王成录说。

500

图源:央视《面对面》节目

正式决定研发鸿蒙系统那年,华为研发投入596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5.1%。没有人能够保证这条路是正确的,这几乎是一场豪赌。

但一个意外加速了鸿蒙的进程。

2019年,华为手机迎来高光时刻——出货量达2.4亿台,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也正是那一年,一纸禁令将华为推至悬崖边缘,安卓系统的断供,会让华为全球5亿终端用户面临系统无法更新的窘境。

余承东后来在采访中说:“我们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它砍断了华为对安卓的依赖,却也劈开了自主操作系统的枷锁。几个月之后,在2019年8月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抛出一个问题:“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HarmonyOS鸿蒙」初次亮相。

500

图源:华为开发者大会2019

02、五年蛰伏终“亮剑”

初代HarmonyOS反响平平。

这是一个略显仓促的版本,由于开发时间过短,甚至没有完整的开发文档和架构设计说明,HarmonyOS 1.0并未直接应用于手机,而是率先落地于智慧屏产品,也因此被调侃是“PPT系统”。

历史上没有一家操作系统是通过模仿成功的,华为无论如何都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别无他法。

华为深知:操作系统难在生态建设,生态成,则鸿蒙成。在王成录看来,生态就得靠自己一步一步构建起来,包括硬件的量和应用的量,必须一个一个来。

华为喊话社会各界力量,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都能与鸿蒙双向奔赴。与此同时还启动“耀星计划”(2017年),投入10亿美元激励开发者。

此外,华为在2019年推出了HMS(华为移动服务)替代GMS(谷歌移动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一位参与HMS开发的程序员回忆:“那段时间,团队几乎住在公司,每天工作16小时,就为了赶在P40发布前让HMS能基本可用。”

一年后,也就是2020年9月,HarmonyOS 2.0发布,并开始面向手机用户推送。不过适配的APP数量有限,再加上兼容安卓,又被贴上“套壳”的标签。

2022年,HarmonyOS 3.0发布,是鸿蒙从“替代品”向“主流操作系统”的转变。三代鸿蒙在交互设计、多设备互联互通、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特别是在隐私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到2023年,HarmonyOS 4.0新版本推出,引入了AI大模型盘古提升智能助手小艺的能力,并且搭载设备数量突破7亿大关,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操作系统。

转折发生在2024年。HarmonyOS NEXT移除安卓代码,内核系统不再使用与安卓一样的Linux系统,而是属于华为人自己研发的微内核,这标志着鸿蒙系统正式迈入完全自主发展的阶段。余承东在全员信中感慨:“我们用10年时间干成了欧美同行30年才做成的事。”

在此之前,操作系统大多只面向于单一的硬件种类,例如Windows之于PC,iOS之于手机,均无法在多种设备上获得联动体验。而鸿蒙的核心创新点之一,在于采用基于微内核设计的分布式架构,一次开发即可实现多端部署,无论是3C数码、家电还是汽车等设备,都可以实现统一的生态与体验。 

500

图源: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

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此前披露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鸿蒙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对比2023年一季度的8%暴涨超过一倍,同期,苹果iOS则从20%下降至16%。这也是在中国市场,鸿蒙首次超越苹果iOS,进击为仅次于安卓的第二大操作系统,且一举翻过了“16%占有率”这条被广泛认可的操作系统“生死线”。

自2019年公开问世以来,鸿蒙经历了五次迭代,用六年时间撕开了iOS与安卓筑起的铁幕,为全球用户提供了“第三种选择”。它的意义不在于战胜了谁,而在于证明了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除了创新本身。

尾声

在中国文化中,“鸿蒙”象征着一个辉煌而传奇的时代,华为将其命名自研操作系统,犹如东方文明在科技时代的价值宣言。

鸿蒙不仅为华为带来了商业上的突破,更为整个中国科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随着更多设备加入鸿蒙生态,其他厂商也有机会在鸿蒙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形成更多样的市场格局。

从长远看,鸿蒙也具备了与全球主流操作系统竞争的潜力。高通宣布接入鸿蒙系统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虽然有人认为背后原因并非商业合作这么简单,但于鸿蒙而言,此举为其打开国际市场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也要看到鸿蒙目前的短板,虽然系统已升级为鸿蒙,但多数应用仍为安卓应用,这意味着应用开发商们尚未针对鸿蒙系统进行专门开发。

此外,鸿蒙虽然能够兼容安卓应用,但并非所有应用都经过精心适配,使用时难免会出现卡顿和Bug。谷歌这次将安卓开发过程完全闭门,或许也会对部分应用有所影响。

鸿蒙若想借势打开新格局,改写全球科技权力版图,很难,但它正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巨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