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脱钩、封锁最好的办法不是退回到闭关锁国,而是更加开放。特朗普对所有国家以去逆差为目的的征税,必定导致美元流动性的枯竭,此时谁能提供新的全球货币,谁就可以成为全球化的新旗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的目标也应立即从自保,转向出击——从建立不依赖美国的内循环经济,升级为建立没有美国的全球化。用进一步开放,应对美国的孤立主义:
1)进口。在对美元结算的所有进口实行对等报复的同时,对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实行零关税;
2)出口。逐步取消美元结算出口的各种补贴和退税,鼓励贸易对象使用人民币;
3)汇率。既然顺差不再重要,稳定汇率也就不再重要,人民币结算的增加,也使得外储也就变得多余,人民币可以逐步扩大浮动区间直到完全自由浮动;
4)回流。放开离岸人民币进入中国购买股票、国债和不动产,开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进出。
5)投资。除了逆差外,要通过直接投资、扩大货币互换等方式输出人民币,提升保护投资安全的战略投送能力。
6)机构。推动建立脱离美国控制的世贸组织,建立人民币主导的国际清算、结算机制。
7)债务。动员国家信用超常规举债,修复不动产、股票、地方债等权益市场。
总之,全球化时代美国怎么做,中国就怎么做。中国只需接过美国曾经的剧本,饰演美国的角色,成全美国加入“全球乙方”愿望。中国要用更加开放的市场,接过全球化的大旗,用中国的内部市场,为全球乙方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货币)。全球化角色的大互换,如同地球南北磁极的掉转,对中美两国都将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和制度变革。
最后需要指出两点:
第一,不要指望在同美国的博弈中,全球“乙方国家”会形成一致行动——只要“全球甲方”只有一个,那么不管它多么“蛮横”,众多“乙方国家”都会争相“跪舔”以获得相对其他乙方国家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在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条件下,“生产者竞争”就一定是全球化的基调。
第二,中国并不需要“打败”美国,不仅是因为四年后的美国仍有可能掉回头来重新争夺“全球甲方”的位置,更是因为就算中国这样的人口规模也不足以独立承担“全球甲方”的职责。由多个国家共同提供全球化所需的市场,不仅可以避免单一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和过度金融化,也可以抑制单一“甲方国家”随意对“乙方”进行压榨和制裁。
特朗普的关税冲击对于中国既是风险也是机遇。美国主动让出“全球甲方”可能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一旦错过,中国就会被继续锁定在“乙方”的位置。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只有站在更高的维度,才能理解特朗普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机遇。https://mp.weixin.qq.com/s/17dySXNyLlE4wVp4x9TYtA